
謂某星宿晨時正中于某一方位。《國語·周語上》:“農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廟,土乃脈發。” 韋昭 注:“農祥,房星也。晨正,謂立春之日,晨中於午也。”《文選·張衡<東京賦>》:“及至農祥晨正,土膏脈起。” 薛綜 注:“晨,時正中也。謂正月初也。” 元 王祯 《農書》卷一:“則每歲立春,鬥柄建於寅方,日月會於營室,東井昏見於午,建星晨正於南。”
“晨正”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權威資料的詳細解釋:
核心釋義:指特定星宿在清晨時分正好位于某個方位,用于古代農時判斷。
基本意象: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早晨太陽初升、天色明亮”的自然景象,強調清晨的美好與生機。
在姓名學中,“晨正”融合了兩字内涵:
提示:若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可參考《國語·周語上》或張衡《東京賦》相關注釋。
“晨正”一詞指的是早晨的開始、黎明的時刻。它代表了新的一天的開始,充滿了希望和活力。
“晨”字的部首是“日”,意味着與太陽有關。它含有三個筆畫,依次是橫折折撇。
“正”字的部首是“一”,意味着直立垂直。它含有五個筆畫,依次是橫橫豎撇捺。
“晨正”這個詞源于漢語,“晨”字來自古代文字,而“正”字則源自圖片文字。在繁體字中,“晨”依然保持不變,而“正”的寫法略有區别。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中,我們可以看到“晨”字和現代有一些差别。古代的“晨”字采用了八畫的寫法,而現代則精簡為三畫。
同樣地,古代的“正”字寫作“㕦”,它看上去略微繁複,而現代則簡化為現在的寫法。
1. 今天的晨正,陽光明媚,讓人心情愉悅。
2. 每天早上,當我看到晨正的太陽升起,我感到一種無限的希望。
3. 爬山鍛煉能夠讓人在晨正的清新空氣中恢複活力。
組詞:晨曦、晨光、晨風、晨露
近義詞:黎明、早晨、拂曉
反義詞:黃昏、傍晚、夜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