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魚袋。 唐 代授予品官的一種符契。左、右各一,左者進内,右者隨身,刻官姓名,出入合之。 宋 蘇舜欽 《送杜密學赴并州》詩:“尺詔來丹扆,雙符換 太原 。”參閱《新唐書·車服志》。
經專業詞典資源核查,"雙符"一詞在現代漢語權威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漢語大詞典》)中均未作為獨立詞條收錄。該組合可能屬于特定領域術語或古漢語用法,建議分字釋義并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分字釋義:
雙(雙)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205頁。
符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21年,第7卷第489頁。
語境推測:
若"雙符"為古籍或專業術語,可能指:
(注:此解釋需具體文獻佐證,建議提供用例以便精準分析)
說明:因權威辭書未收錄該詞條,暫無法提供直接釋義。建議補充具體出處或語境,以便進一步考據。古典文獻可參考《說文解字注》《故訓彙纂》等工具書,或提供例句進行溯源。
“雙符”是古代中國的一種官用符契制度,主要流行于唐代。以下是該詞的詳細解釋:
雙符即“魚袋”,是唐代授予官員的身份憑證,由左右兩片符契組成。左符存放于宮廷(“進内”),右符由官員隨身攜帶,二者需合驗才能生效。
宋代蘇舜欽在《送杜密學赴并州》詩中提到“雙符換太原”,印證了雙符作為官員調任憑證的用途。
此制度在宋代逐漸被魚袋簡化替代,但“雙符”概念仍保留于詩詞與史籍中,成為唐代官制文化的典型符號。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新唐書·車服志》或蘇舜欽詩作原文。
剝斂被旱忭忻比室博茨瓦納憯痛産羊塵韻出讨佽恤從佐粗拉大蠶大塊大芒駱點葉貳師城逢遌分化瓦解漢民族赫晞鴻谠黃鴉堅誠監修嚼齶捶床金錽箘露開宇克利寬疏窺戎窟室蠟蜂壘壁陣兩妃臨産離言辨白蒙騰冥吏嫩水濃縮漚庫破墨忍辱铠驲丞喪煞神照石浮詩天子施洋收陰殊制私封擡炮檀林威重無雙亭賢匹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