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壘壁陳 ”。
“壘壁陣”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使用場景不同有所差異,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
指中國古代星官名,屬二十八宿中的室宿,由十二顆星組成,分布于摩羯座、寶瓶座和雙魚座區域。具體包括摩羯座κ、ε、γ、δ,寶瓶座ι、σ、λ、φ,以及雙魚座27號、29號、30號、33號星。
出處:最早記載于《晉書·天文志》:“壘壁陣十二星,在羽林北。”
軍事防禦術語
指集中兵力築起高牆或防禦工事,形成難以攻破的陣型,常用于描述古代戰場上的防禦戰術。
示例:如城牆後的士兵利用掩體進行反擊,或連續構築壁壘抵禦進攻。
圍棋術語
指在棋盤上構建穩固的“堡壘式”陣地,保護己方棋子不被對手攻破。
如需進一步了解星官分布或軍事案例,可參考《晉書·天文志》或軍事史相關文獻。
《壘壁陣》是一個具有軍事背景的詞語,它指的是将兵士和戰車等部隊有序排列在一起,形成與外界隔離的陣列防禦系統。這種陣形可以有效地抵擋敵方進攻,保護内部部隊免受傷害。
《壘壁陣》這個詞可以拆分成三個漢字:壘(土)壁(土)陣(阜)。壘的部首是土,壁的部首是土,陣的部首是阜。壘的筆畫數為10畫,壁的筆畫數為22畫,陣的筆畫數為9畫。
《壘壁陣》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的軍事戰術。它是指在戰争時期,将兵士和戰車等部隊有序排列在一起構成的一種陣列防禦系統。在繁體字中,壘、壁、陣的寫法并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中,壘的寫法為“壘”,壁的寫法為“壁”,陣的寫法為“陣”。這些寫法與現代漢字寫法稍有不同,但意義相同。
1. 将士們準備好了壘壁陣,堅守在城牆上。
2. 敵軍在壘壁陣的防禦下無法突破。
1. 壘城:指用土石等築成的城堡。
2. 壁畫:指在牆壁上繪制的畫像。
3. 陣地:指作戰時軍隊所占據的防禦地帶。
1. 城牆:指圍繞古代城市的高大牆壁。
2. 防線:指為了防禦敵人而設立的一道線。
1. 進攻:指主動出擊,攻擊敵方。
2. 突破:指軍隊沖破敵方防線,實施攻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