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鹿和馬。 漢 王充 《論衡·非韓》:“論有益與無益也,比之於鹿馬。馬之似鹿者千金。天下有千金之馬,無千金之鹿。鹿無益,馬有用也。” 宋 劉筠 《大酺賦》:“且觀夫魚龍曼衍,鹿馬騰驤。”
(2).“指鹿為馬”的略語。 晉 葛洪 《抱樸子·君道》:“獨任,則悟鹿馬之作威, 恭 顯 之惡直。”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續黃粱》:“甚且一臂不袒,輒迕鹿馬之奸;片語方幹,遠竄豺狼之地。”參見“ 指鹿為馬 ”。
“鹿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析:
字面指代
指鹿和馬兩種動物,常見于古籍中對自然生物的列舉,如《論衡·非韓》提到“鹿無益,馬有用也”。古人通過形态區分二者:鹿頭有角、短尾,而馬尾長且頭有鬃毛。
成語略語
作為“指鹿為馬”的略語,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秦朝趙高為篡權,故意将鹿稱為馬,群臣因畏懼權勢而附和,後世以此比喻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鹿馬”既有具象的動物指代,更承載了曆史典故與哲學隱喻,需結合語境靈活理解。
《鹿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指鹿和馬。
《鹿馬》的拆分部首是鹿(鹿字部首)和馬(馬字部首)。
鹿字的筆畫數為11畫,馬字的筆畫數為10畫。
《鹿馬》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記錄和民間傳說。鹿和馬都是古代常見的動物,它們在古代文化和生活中都有重要的地位。
《鹿馬》的繁體字是「鹿馬」。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鹿馬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這兩個字分别代表着鹿和馬的形象,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化。
1. 深山之中,鹿馬在自由自在地奔跑。
2. 他的房子前經常有鹿馬出沒。
3. 這幅畫中繪制了美麗的鹿馬。
鹿馬沒有特定的固定組詞。可以根據具體語境進行組詞創作,如「鹿馬奔騰」「鹿馬悠然」等。
鹿馬的近義詞有駿馬、駿鹿等。
鹿馬的反義詞難以确定,因為它是兩個單獨的詞語組成的。鹿和馬分别有各自的反義詞,如鹿的反義詞可以是狼、馬的反義詞可以是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