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白絹。 宋 王禹偁 《柳贊善寫真贊》:“秀師援毫,寫于霜縞。”
(2).潔白貌。《文選·謝莊<月賦>》:“連觀霜縞,周除冰浄。” 張銑 注:“言月之光彩照地如凝雪,照天如水鏡,觀宇庭除皆如霜冰之潔也。縞,白也。”
(3).指月光。《太平廣記》卷四六引 唐 谷神子 《博異志·白幽求》:“寒光射萬裡,霜縞遍千門。”
“霜缟”是一個古典文學中的意象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層釋義:
白絹
指白色絲織品,常用于比喻純淨、素雅的質感。例如宋代王禹偁《柳贊善寫真贊》中“寫于霜縞”,即以白絹為書寫載體,凸顯高潔之意。
潔白貌
形容事物如霜雪般潔白無瑕的狀态。謝莊《月賦》中“連觀霜縞,周除冰浄”一句,張銑注解為月光灑落地面如凝雪、天空如水鏡,萬物皆顯霜冰之潔。
指月光
借月光的清冷與皎潔,賦予“霜缟”詩意化的表達。如《太平廣記》中“寒光射萬裡,霜縞遍千門”,以霜缟代指月光鋪灑千門的景象。
需要注意的是,該詞多用于詩詞或骈文,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若需更權威的考據,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文選》原注等文獻。
《霜缟》是兩個詞語的合成詞,其中,《霜》指代飄落的霜,形容白色幹燥的氣候;《缟》則指代白色的絲織品。因此,《霜缟》的意思可以解讀為白色幹燥的織物。
《霜缟》的拆分部首為《雨》和《糸》。其中,《雨》表示與水相關的事物,《糸》表示與紡織品相關的事物。根據筆畫順序,它們的筆畫分别為雨:8畫,糸:6畫。
《霜缟》一詞源自古代文獻《世說新語·良士》中的一句詩:“鄭晝《霜缟》溫暖如袍裘。”可以看出,這個詞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古代文人所創作的。在繁體字中,《霜缟》的書寫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霜缟》的寫法和現代沒有太大差别。可以通過對古代文獻中的描寫進行參考,如《書經·系辭中》句中寫到:“如彼細矣、如彼惠絲。。”表達了相似的意思。
1. 那件白色的霜缟,猶如雪一般純潔。
2. 她身上穿着一襲輕盈的霜缟,在陽光下顯得格外美麗。
1. 霜染:指被霜染上顔色,常用于描繪景色。
2. 缟素:指白色紗綢,常用于形容輕盈柔軟的衣物。
3. 霜白:指顔色如霜的白色。
1. 白紗:與霜缟意思相近,都是指白色織物。
2. 雪絨:指絨質細膩光滑的織物,顔色白如雪。
黑紗:與霜缟相對,指黑色的織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