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灰心槁形的意思、灰心槁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灰心槁形的解釋

謂意志消沉,形體枯槁。語本《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宋 蘇轼 《乞加張方平恩禮劄子》:“今已退老 南都 ,以患眼不出,灰心槁形,與世相忘。”亦省作“ 灰槁 ”。 宋 蘇轼 《與張朝請書》之四:“某到此數卧病,今幸少閒,久逃空谷,日就灰槁而已。” 宋 蘇轼 《立春日小集呈李端叔》詩:“衰懷久灰槁,習氣尚饞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灰心槁形"是源自道家典籍的成語,《漢語大詞典》解釋為"意志消沉,形體枯槁",由兩個意象組合而成:"灰心"喻指心境如死灰般沉寂,源自《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槁形"則指軀體如枯木般憔悴,取自《莊子·知北遊》"形若槁骸"的描寫。

該成語最早完整記載于《莊子·齊物論》,描述修道者通過"坐忘"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宋代林希逸《莊子口義》注解說:"槁木,身之寂也;死灰,心之死也",精準拆解了成語的雙重意象。清代王先謙《莊子集解》則強調這種狀态是"去形去知"的修行成果。

在現代漢語中,該成語常用于形容人遭受重大打擊後身心俱疲的狀态,如清代方苞《與王昆繩書》中"自常人觀之,皆以為窮極遭遇,而自十馀年來,灰心槁形之馀,冷眼旁觀"。其典故價值在《先秦諸子系年》《中國哲學簡史》等哲學史著作中均有重點闡釋。

網絡擴展解釋

“灰心槁形”是一個成語,形容人因遭受打擊或挫折後意志消沉、身心俱疲的狀态。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意志消沉、形體枯槁,即内心失去信心,外表也顯得憔悴無力。這一成語通過“灰心”(心灰意冷)和“槁形”(如枯木般的形體)雙重意象,強調身心俱損的頹喪狀态。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莊子以槁木、死灰比喻摒棄雜念、忘我的境界,後被引申為形容人極度消沉的樣貌。

  3. 語法結構
    屬于聯合式成語,由兩個并列的形容詞組成,常作定語使用。例如:“退居後的他灰心槁形,與世無争。”(引自蘇轼《乞加張方平恩禮劄子》)

  4.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經曆重大挫折、失敗或長期壓力後,人失去鬥志、身心疲憊的狀态。例如:事業受挫後的頹喪、理想破滅後的萎靡等。

  5. 近義詞與關聯表達

    • 近義詞:槁木死灰、心如死灰
    • 反義詞:鬥志昂揚、意氣風發

例句:
“接連的打擊讓他灰心槁形,整日閉門不出,仿佛失去了所有生機。”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莊子》原文或蘇轼相關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傲易襃奬剝皮實草布算慘綠測景纏疾叱列伏犓豢槌擊蜍兔箪食壺漿調防釣角滴屑屑耳目股肱發顫佛高一尺,魔高一丈服散鈎鐮豪舉闳識孤懷化翼怙寵回舟興騞分嘉服踐土食毛階道井場浄理警引沮舍空枵栗烈觱發離緣龍樓鳳城律諷緑酒魔力眅眼辟寝纖手清審耆壽耇老如泣草芥生桑之夢十個光棍九個倔酸麻鞉鞞挺專鳀瀛恫怨佗時枉遏亡可奈何望雲亭渦盤翛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