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守圄的意思、守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守圄的解釋

同“ 守禦 ”。《漢書·賈誼傳》:“故父兄之臣誠死宗廟,法度之臣誠死社稷,輔翼之臣誠死君上,守圄捍敵之臣誠死城郭封疆。” 王先謙 補注引 沉欽韓 曰:“圄,同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守圄”為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與曆史用法角度解析。“守”指守衛、防護,《說文解字》釋作“守官也”,強調對特定領域的看護;而“圄”通“圉”,原指監獄,《爾雅·釋宮》注“所以拘罪人”,後引申為限制或圍困的場所。二者組合後,“守圄”在古代文獻中多指守衛監獄或防禦被圍困的城邑,如《漢書·賈誼傳》載“守圄扞敵之臣誠死城郭封疆”,即用其本義。

該詞在近代漢語中逐漸被“守禦”“守衛”等詞彙替代,但仍保留在部分地方方言與古籍研究中。現代《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将其定義為“防守囚禁之所”,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在山西平遙方言條目中記錄該詞特指“看守糧倉”。其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多適用于曆史文獻研究或特定地域文化表達場景。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
  2. 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
  3. 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守圄”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以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守圄”讀作shǒu yǔ,意為防守、防禦,與“守禦”同義。其中“圄”在此處通假為“禦”,表示抵禦或守衛的動作。

二、文獻依據

  1. 《漢書·賈誼傳》中記載:“守圄捍敵之臣誠死城郭封疆”,王先謙補注引沉欽韓曰:“圄,同禦”。
  2. 《戰國策》中提到“守圄之具”,高誘注:“圄亦守”,進一步佐證其防禦含義。

三、字形與詞源

四、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守圄”已較少使用,多被“守禦”替代,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文言文研究領域。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漢書》《戰國策》相關注釋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蚌孕雙珠标目布袍伧攘吃軟不吃硬出主大古裡獨善其身獨説放恕飛檐父嚴子孝幹觸宮壇貫額旱魃為虐毫帛黃甯鹄鹄貨賂教研室機匠局踦闾祭師忌歲居勢抗答礦燈遼天鶴隸子弟陸羽茶賣俏慢弛墨爾本末減蹑蹤破害淺盡謙下奇倔驅石驅濤軟包三亡善否繕葺沙僧設崗使不着石铓衰俗踏罡禮鬥推造土揖溫瑩五獻鮮飇相映鮮淨小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