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衰敗的世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知己》:“僕不幸,生於衰俗,所不恥者,識 元紫芝 。” 宋 王安石 《寄曾子固》詩:“高論幾為衰俗廢,壯懷難值故人傾。” 明 宋濂 《清風亭記》:“宜名亭曰 清風 ,以勵衰俗。”
“衰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基本含義
指衰敗的世俗風氣或道德品質的衰退。具體表現為社會整體道德水平下降、風氣庸俗化,或個人的行為逐漸偏離高尚準則()。
詞源解析
“衰俗”既可指社會風氣的整體衰退,也可用于批評個人道德滑坡。其用法多見于古文或對文化現象的批判性讨論。如需更多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王安石、宋濂相關作品()。
衰俗 是一個含義豐富且充滿深意的詞彙,它常用于形容文化品味庸俗而缺乏品位的現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衣 (114畫) + 人 (9畫)
來源:《說文解字》中幾種解釋認為,“衰”指的是衣服質地不好,而“俗”則是指平民百姓的打扮。因此結合在一起,強調了庸俗和低劣的穿着打扮。
繁體:衰俗 (繁體中文為「衰俗」)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書法中,「衰俗」一詞可以用篆書或隸書進行書寫。
例句:他的言行舉止始終充滿着衰俗氣息。
組詞:衰敗、衰落、陳腐、庸俗、低級、庸庸碌碌。
近義詞:庸俗、低俗、淺薄、俗套、庸常。
反義詞:雅緻、高雅、典雅、尊貴、高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