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獨至的意思、獨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獨至的解釋

獨到。謂達到某種境界,與衆不同。 宋 葉適 《著作正字二劉公墓志銘》:“而《春秋》於三家凡例外自出新義,爾雅獨至,無能及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獨至”是漢語複合詞,由“獨”與“至”構成,原指事物或人物達到獨特、極緻的境界,引申為形容超群絕倫的特質。以下從三方面解析其内涵:

一、詞義溯源

“獨”在《說文解字》中釋為“犬相得而鬥也”,後演變為“單一、獨特”義;“至”在《爾雅》中注為“極也”,表極緻狀态。二字組合最早見于《莊子·逍遙遊》“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形容超越世俗的獨特境界,該用法被《漢語大詞典》收錄為“獨至”詞源依據。

二、古籍用例

明代胡應麟《詩薮》評李白詩“獨至之趣,迥出常調”,強調藝術創作的獨特性;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稱司馬遷“獨至之識,貫穿千古”,凸顯思想深度。此類文獻佐證了“獨至”在傳統文論中多用于褒揚人物或作品的卓越性。

三、現代語義分層

  1. 獨特性:指區别于群體、具有鮮明個性,如“獨至的審美眼光”(參考《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2. 極緻性:表達某種特質的最高程度,如“技藝獨至,冠絕當世”(參考《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3. 排他性:隱含無法被複制的唯一性,近義詞“獨造”“獨絕”與之形成語義關聯,但“獨至”更側重成就高度。

該詞在現代多用于文學評論與學術研究領域,需注意語境適配性,避免與“獨到”“獨特”等近義詞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

“獨至”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dú zhì,注音為ㄉㄨˊ ㄓˋ。其核心含義是獨到、與衆不同,指達到某種特定境界或高度,具有獨特的造詣或表現。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1. 獨到:強調見解、技藝或境界的獨特性,超越尋常。

    • 例如:宋代葉適在《著作正字二劉公墓志銘》中提到“爾雅獨至,無能及者”,意指對《春秋》的注解在雅正方面達到了獨特高度()。
  2. 與衆不同:側重于與他人的差異,常形容思想、行為或成就的獨特。

    • 如的造句:“離鞘劍,白虹貫,滿日出,刺透了孤獨,至情至性才獨至”,體現情感表達的極緻與獨特()。

語境與用法


擴展理解


權威出處

宋代葉適的引用()是經典用例,說明該詞在曆史文獻中的學術語境。現代用法則更廣泛,可涵蓋文學、藝術甚至日常表達中的獨特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全套百弓裱襯萆挈彩輿齒暮侈衣美食存在大悲待東大殺風景帝側芳荪服采幹崗根繇公擔勾喚鬼號鬼享故妻海岸合耦紅噴噴猴子跳黃眉姣娥膠漆蚧搔進祿加官巾舃金琖矜張廐卒卷雲筷子蠟氏弄法偏陲洽覽倩女牽肘權準伸縮性時景石油化工首告衰葸縮匿騰蹶天田同參完士委絕違時絕俗問軍穩拿沃瘠線毯掀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