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麟足。《漢書·武帝紀》:“詔曰:‘有司議曰,往者朕郊見上帝,西登 隴首 ,獲白麟以饋宗廟, 渥窪水 出天馬, 泰山 見黃金,宜改故名。今更黃金為麟趾褭蹏以協瑞焉。’” 顔師古 注:“ 應劭 曰:‘獲白麟,有馬瑞,故改鑄黃金如麟趾褭蹏以協嘉祉也……’ 武帝 欲表祥瑞,故普改鑄為麟足馬蹏之形以易舊法耳。”後以之為金錠的名稱。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一八:“麟趾褭蹄式可尋,何須番舶獻其琛?”
(2).《詩·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 鄭玄 箋:“喻今公子亦信厚,與禮相應,有似於麟。”後以“麟趾”作喻。(1)比喻有仁德、有才智的賢人。 晉 陸雲 《答孫顯世》詩之七:“志拟龍潛,德配麟趾。” 唐 陸贽 《冊杞王妃文》:“克茂鵲巢之規,葉宣麟趾之美。” 清 全祖望 《經史問答·大學中庸孟子問目答盧鎬》:“然其成 文 武 之德者大,破斧缺斨之恫,不足以玷其麟趾騶虞之仁也。”(2)比喻子孫昌盛。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族茂麟趾,宗固盤石。” 宋 蘇轼 《賜彰化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判大宗正事宗晟上表乞還職事不允诏》:“朕方慶瓜瓞之茂,而欲觀麟趾之應。” 元 無名氏《抱妝盒》第三折:“天祐 宋 室,螽斯麟趾之慶,當必有期。”
(3).比喻高貴的行迹。 晉 傅鹹 《贈何劭王濟》詩:“豈不企高蹤,麟趾邈難追。”
(4).《詩·周南·麟之趾》的簡稱。 清 錢謙益 《工科給事中方有度授徵仕郎制·母程氏仍前贈》:“《麟趾》之詩,詠公子信厚之德。” 清 ********* 《雜興》詩:“《騶虞》有仁心,《麟趾》中規矩。”
(5).同“ 麟止 ”。 宋 陳亮 《<三國紀年>序》:“故自麟趾以來,上下千五六百年,其變何可勝道,散諸天地之間,學者自為紛紛矣。”
麟趾,漢語詞彙,本義指麒麟的足,後多用于象征祥瑞、尊貴、有禮法或子孫昌盛賢能。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闡釋:
“麟”即麒麟,古代傳說中的仁獸、瑞獸;“趾”指足或腳趾。“麟趾”字面意為麒麟的足。麒麟被視為祥瑞之獸,其足亦象征尊貴與吉兆。
來源:《說文解字》釋“麟”為“仁獸”;《爾雅·釋獸》描述麒麟形态特征。
典出《詩經·周南·麟之趾》。詩中以“麟之趾”起興,贊頌周文王子孫宗族皆如麒麟般仁厚有禮,後嗣昌隆。故“麟趾”成為稱美宗室子弟德行出衆、家族興旺的典故。
來源:《毛詩正義》注解:“《麟趾》,《關雎》之應也……言文王子孫宗族皆化于善。”
漢代曾鑄“麟趾金”,形如麒麟之蹄,用作宮廷賞賜。班固《漢書·武帝紀》載:“更黃金為麟趾褭蹏,以協瑞焉。”此制将麟趾與禮法、祥瑞結合,彰顯皇權尊貴。
來源:《漢書·武帝紀》顔師古注引應劭曰:“獲白麟,故改鑄黃金如麟趾褭蹏,以協嘉祉。”
麒麟為“四靈”之一,其足被視為吉兆。古人以“麟趾”喻指盛世祥瑞,或用于祝福子孫賢能,如“麟趾呈祥”成為傳統賀詞。
來源:《禮記·禮運》列麒麟為“四靈”;後世詩詞、匾額常見“麟趾”祥瑞意象。
現代漢語中,“麟趾”多用于:
注:以上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及經典文獻,未直接引用網絡來源,故不附鍊接。
“麟趾”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綜合權威資料如下:
品德與才智的象征
源自《詩經·周南·麟之趾》,以麟趾比喻貴族公子仁德守信、才德兼備的品質,後引申代指賢人。
家族昌盛的寓意
同一詩篇中,“麟趾”亦被用于祝福子孫繁盛、家族興旺,成為傳統吉祥文化中的經典意象。
高貴行迹的代稱
用于形容尊貴或卓越的行為與成就,突顯其稀有性與珍貴性。
漢代貨币名稱
漢武帝時期将黃金鑄為麟趾形狀(稱“麟趾金”),作為祥瑞的象征貨币,其表面有麒麟腳趾的浮雕紋樣。
文學典故“麟止”
一說司馬遷在《史記》中因漢武帝獲白麟而止筆,故“麟止”代指絕筆,但此說法需結合更多史料考證(注:該來源權威性較低,建議謹慎參考)。
提示:若需深入考據文學或曆史中的具體用例,可查閱《詩經》《漢書》及漢代貨币相關研究文獻。
按劾把拏保皇會冰廚鄙迫箥籮草圖翠毛帶刺道不舉遺喋喋遁劍多咱杜宇蕃夷忿颣負電盥溉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虎冠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蹇人升天街頭詩峻峗客地科頭徒跣勞動教養了尦狸别赲趩厲度立卷厘抉漏掐迷殢魔惑謀計内侄恁疊叛降毰毢陪斬輕盈勤廉任達不拘人影綽綽滲洩施加市粜收帑手搖車束題松蓬蓬俗調韬輝題注投霓外力無患子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