贖折的意思、贖折的詳細解釋
贖折的解釋
用錢折罪。《醒世姻緣傳》第十三回:“ 伍聖道 、 邵強仁 係衙役,不準贖折,配發衝驛充徒,依限滿放。”
詞語分解
- 贖的解釋 贖 (贖) ú 用財物換回抵押品:贖當(刵 )。贖身。贖金。贖買。 用行動抵銷、彌補罪過:立功贖罪。 當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 折的解釋 折 ē 翻轉,倒騰:折騰。折跟頭。折個兒。 合搭裝 折 é 斷,弄斷:折斷。折桂(喻科舉及第)。折戟沉沙(形容慘重的失敗)。 幼年死亡:夭折。 彎轉,屈曲:曲折。轉折。周折。折中(對不同意見采取調和
專業解析
“贖折”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含義與古代的刑罰、財物抵償制度密切相關。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 分字釋義
- 贖 (shú):
- 本義指用財物換回抵押品或人身自由。引申為用財物抵消罪過或刑罰。例如,《說文解字》釋為“貿也”,即以財物交換。
- 在刑罰制度中,“贖”特指罪犯或其家屬按規定繳納財物(如金、錢、絹帛等)以代替應受的刑罰(如肉刑、徒刑、死刑等)。這是一種法律允許的替代執行方式。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折 (zhé):
- 本義指折斷。引申為彎曲、轉折、損失、抵作等義。
- 在“贖折”一詞中,“折”取其“折算”、“抵作”、“換算”之意。指将應繳納的財物(或應服的勞役、刑罰)按照一定的标準或比例進行換算、抵償。來源參考:《漢語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辭源》(商務印書館)。
二、 組合釋義
“贖折”作為一個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是:
- 指在“贖刑”制度下,将應繳納的贖金(或財物)按照一定的規則、标準或比例進行折算、抵償的過程或行為。
- 它強調的不是“贖”的行為本身,而是其中涉及的價值換算環節。具體體現在:
- 刑罰折算: 将不同等級的刑罰(如笞、杖、徒、流、死)折算成相應價值的贖金。例如,規定笞十下折銀多少,徒刑一年折銀多少等。
- 財物折算: 在繳納贖金時,可能允許用不同種類的財物(如金、銀、銅錢、絹帛、糧食等)來抵償,這就需要按照官方規定的比價進行“折”算。
- 勞役折算: 有時贖刑也可通過服勞役來抵償,勞役的時間長短也需要根據刑罰輕重或贖金數額進行“折”算。
三、 曆史背景與應用
“贖折”概念主要存在于中國古代的贖刑制度中。贖刑曆史悠久,在《尚書·舜典》中已有“金作贖刑”的記載,後曆代法典(如《唐律疏議》、《大明律》、《大清律例》)均有詳細規定。贖刑適用的對象、範圍、折算标準曆代有所不同,常適用于特定人群(如官員及其親屬、老幼殘疾、過失犯罪等)或特定罪行。來源參考: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中華書局)、張晉藩《中國法制史》(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四、 示例
- 古籍中常有類似“凡贖,每笞一十,折銀一錢;每杖一十,折銀二錢;每徒一年,折銀十兩……”的記載,此處的“折”即體現了“贖折”的核心含義——刑罰等級與贖金數額的換算。
- 又如“無力納贖者,準其折工”,指允許無力繳納贖金的人通過服勞役來折算抵償。
“贖折”特指中國古代法律體系下,在執行贖刑(以財物或勞役替代刑罰)過程中,對刑罰等級、贖金數額、財物種類或勞役時間進行相互換算、抵償的具體規則和行為。它反映了古代法律中刑罰執行方式的靈活性以及經濟因素在司法實踐中的作用。
網絡擴展解釋
贖折(shú shé)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為“用錢財或行動抵消罪行”。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贖:指用錢財換回抵押品(如贖回物品),或通過行動彌補過錯(如将功贖罪)。
- 折:此處讀作shé,意為“折損”“虧損”,引申為罪行或過失。
- 合義:通過支付錢財或采取補救措施,抵消所犯罪行或過失。
2.使用場景
- 曆史/文學語境:多見于古典小說或法律條文,如《醒世姻緣傳》中提到衙役“不準贖折,配發充徒”,反映古代以財抵罪的現象。
- 現代引申:可比喻用實際行動彌補錯誤(如公益補償),但需注意現代法律已廢除“以錢贖罪”制度。
3.相關擴展
- 近義詞:将功贖罪、以財抵罪。
- 反義詞:罪不可赦、法不容情。
- 成語關聯:常與“百身莫贖”“立功贖罪”等搭配使用。
4.注意事項
- 讀音:“折”在此詞中讀shé,而非常見的zhé或zhē。
- 權威性差異:高權威來源(如漢典)明确其為正式詞語,而部分低權威網頁可能重複或簡化釋義。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贖刑制度或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醒世姻緣傳》等古典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百城之富不對茬兒補緝倡母唱雙簧常羲崇雅黜浮大鈔砥淬浮碼頭官曹龜鳳國火含垢匿瑕豪隽侯莫陳後重皇祚澆競節減矜句飾字進履亢奮狀态看人行事看守内閣空懷诳曜離坐隆窟綸言馬齒菜慢動作滿任棉紅蜘蛛民本明核米鹽博辯潛匿青塵求仲卻倚軀殼任達不拘容人散妓薩其馬生死骨肉沈蠱伸請設疑石腳世譜四達太極拳田夫野老天災地妖托胎蟲五範顯稱邪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