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予獎賞。《公羊傳·隱公三年》“世卿,非禮也” 漢 何休 注:“明君案見勞授賞,則衆譽不能進無功;案見惡行誅,則衆讒不能退無罪。”《魏書·彭城王勰傳》:“功為羣将之最也,别當授賞,不替厥庸。”
“授賞”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òu shǎng,由“授”(授予)和“賞”(獎賞)組成,基本含義是“給予獎賞或榮譽”,常用于表彰個人或團體的成就或貢獻。以下是詳細解釋: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授賞”既承載傳統文化中的獎懲理念,也適用于現代社會的激勵機制。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授賞》是一個漢字詞語,多指授予獎勵、賞賜。在現代漢語中,該詞常用于描述頒發獎項、給予表彰等意義。
該字的部首是手,共有12個筆畫。
《授賞》這個詞來自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于《史記·司馬相如刺客列傳》中。在古代,皇帝或官員經常會親自授予獎賞,以表彰功績或獎勵優秀才能。
繁體字為「授獎」,字形與簡體字相似但有些許差異。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授賞」字通常以篆書或隸書形态出現。篆書是古代印章上使用的字體,筆畫較為凝練剛勁;隸書則是漢字書法中規範的一種字體,書寫流暢而工整。
1. 頒獎典禮上,校長親自為獲得一等獎的學生授賞。
2. 上級單位授賞給他一個大功勳獎章,以表彰其出色的貢獻。
授予、獎賞、頒授、賞識、激賞等。
頒獎、授獎、給予獎勵、給表彰等。
收回、吊銷、撤銷、沒收、懲罰、扣除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