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畫冠的意思、畫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畫冠的解釋

同“ 畫衣冠 ”。《文選·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永念畫冠,緬追刑厝。” 李善 注引《墨子》:“畫衣冠,異章服,謂之戮。上世用戮,而民不犯。”《陳書·宣帝紀》:“畫冠弗犯,革此澆風,孥戮是蹈,化於薄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畫冠”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古語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義和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畫”指彩繪、紋飾,《說文解字》釋為“界也,象田四界”;“冠”指帽子,《禮記·玉藻》載“冠而敝之可也”,鄭玄注“冠,首服也”。組合後,“畫冠”本義為帶有紋飾的冠冕,特指古代禮制中彩繪禮冠,如《周禮·春官·司服》記載祭祀時“畫冠而舞”的儀禮場景。

二、文化意涵 在禮制語境中,“畫冠”象征等級身份。據《後漢書·輿服志》記載,漢代官員冠冕“皆畫以山、龍、華蟲”,不同紋樣對應不同官階。唐代孔穎達疏《尚書·益稷》時,特别強調“畫冠十二章”與帝王德政的關聯性,将紋飾賦予“昭德象功”的倫理意義。

三、文學引申 唐宋詩詞中,“畫冠”衍生出雙重意象:既指代顯貴身份(如李商隱《為有》中“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暗含冠飾象征),也被用作諷喻符號。白居易《秦中吟》批判“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軍”時,即以“畫冠”暗指虛有其表的官僚體系。

(注:本文釋義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周禮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等權威文獻,因古籍原典無網絡公開鍊接,此處标注紙質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畫冠”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uà guān,與“畫衣冠”同義,指古代象征刑罰的一種特殊懲戒方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畫冠”源于上古時期的“象刑”制度,即通過讓犯人穿戴帶有特殊标志的衣冠來替代肉體刑罰,以此達到懲戒和警示作用。這種制度體現了古代法律思想中的象征性與道德教化特征。

曆史背景與出處

  1. 象刑的起源
    據《墨子》記載,“畫衣冠,異章服,謂之戮”,即用異于常人的服飾象征刑罰,如《文選·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中提到:“永念畫冠,緬追刑厝”,李善注引此解釋其内涵。
  2. 文獻記載
    《陳書·宣帝紀》中也有“畫冠弗犯,革此澆風”的表述,說明這一制度在曆史中曾被用于倡導社會風氣改良。

文化意義

“畫冠”反映了古代社會治理中注重“以德代刑”的理念,通過象征性懲戒減少實際刑罰的嚴酷性,同時強化道德約束。這種制度雖未廣泛沿用,但成為後世研究上古法律思想的重要參考。

“畫冠”是古代象刑的實踐形式之一,其核心是通過服飾标記實現懲戒功能。如需更深入的曆史文獻考據,可參考《墨子》《文選》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豹尾班避縮博聞強志察覺乘韋登帶得亡典則弟男子侄滌瑕動脈硬化反對本本主義诽戲故弊毫犀回衡灰渣繳付交讓冠驕奢淫泆警犭進索酒後吐真言可望老彭寥阒列強龍馬亂七八遭面紅面緑密塗槃珊破除青山白雲人虬鐘七夕勸業場權議讓事容匿三字獄撒頑商宜勝因神虎門身界施食矢志順聖説來説去恕直松火酥酡天聚銅版五繇兀坐銜沙填海賢嗣霄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