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授任,任命。 漢 張衡 《應間》:“人各有能,因藝受任。”《宋書·垣護之傳》:“若空棄 滑臺 ,坐喪成業,豈是朝廷受任之旨。” 清 顧炎武 《菰中隨筆·左領官不宜部選》:“是故銓綜失叙,受任多濫。”
(2).接受委任。 三國 蜀 諸葛亮 《前出師表》:“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晉書·石苞傳》:“ 苞 自恥受任無效而無怨色。”
“受任”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受”和“任”兩個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接受任命、委任或承擔任務、職責。以下從詞典釋義、語源構成、古今用法等方面進行詳細解釋:
接受任命或委任
指正式接受上級、組織或他人授予的職位、職務或使命。
例:
“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諸葛亮《出師表》)
此處指諸葛亮在蜀漢軍隊戰敗時接受劉備的托付。
承擔任務或責任
強調主動或被動地擔負起某項具體工作或職責。
例:
“他受任此次項目總指揮,負責協調各方資源。”
“受”(shòu)
“任”(rèn)
複合詞“受任”
二字結合後,強調“接受并承擔”的動作與結果,多用于正式語境,體現責任與使命的傳遞。
時期 | 典型用法 | 例句 |
---|---|---|
古代 | 多指接受官職、王命 | “受任于敗軍之際”(《出師表》) |
現代 | 泛指接受任務或職務 | “他受任為公司CEO,負責戰略轉型。” |
《漢語大詞典》
“受任:接受任命或委任。”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第1卷,第151頁。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受任:接受委任或任務。”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203頁。
《古代漢語詞典》
“受任:承擔職務;接受使命。”
來源:商務印書館,1998年,第1362頁。
《三國志·諸葛亮傳》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體現“受任”與“奉命”并列,強調責任重大)
《後漢書·班超傳》
“超受任,居西域三十一載。”
(指班超接受朝廷任命,長期駐守西域)
詞語 | 側重點 | 差異 |
---|---|---|
受命 | 強調接受命令 | 更具強制性(如“受命于天”) |
就職 | 側重到任履職 | 指已開始執行職務 |
承擔 | 泛指擔負責任 | 不限于正式任命 |
“受任”作為漢語經典詞彙,凝結了責任與使命的雙重内涵,至今仍廣泛用于描述職務交接或任務承接的正式場景。其權威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等經典辭書,古籍用例則進一步印證其曆史延續性。
“受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授任/任命(主動行為)
指上級對下級授予職位或責任。例如《宋書·垣護之傳》提到“朝廷受任之旨”,強調官方任命的過程。
接受委任(被動行為)
指個人或機構接受他人賦予的任務或職務。如諸葛亮《前出師表》中“受任于敗軍之際”,即表達主動承擔使命的含義。
建議在具體使用時注意語境,可通過權威古籍或詞典進一步驗證(如《漢語大詞典》引用的案例)。
八關薄終八旗兵匾打側卓璧潤滄浪君長耳公長胥持久之計斥言沖風箠策除升蹙蹙靡騁大地春回垌田肚當對勁多志跟差公廨關納孤鹜好潔好客鴻鬯毀謗卉布渾說貨錢講數家庭出身激盜今體詩軍蔭懇摯空木寬隱老妪吹篪兩世爲人浏浏六騾路心門衰祚薄破啞淺易請服親賢氣焰去僞存真傻氣侍酒疼熱通迵惟力是視為人說項先炊祥祭向明謝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