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府的意思、漕府的詳細解釋
漕府的解釋
管理漕務的官署。 宋 王安石 《憶昨詩示諸外弟》:“騰書漕府私自列,仁者惻隱從其祈。”
詞語分解
- 漕的解釋 漕 á 利用水道轉運糧食:漕運(舊時指國家從水道運輸糧食,供應京城或接濟軍需)。漕糧。漕河。漕渠。漕船。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 府的解釋 府 ǔ 儲藏文書或財物的地方:府庫。天府。 舊時封建貴族和官僚的主宅,泛指一般人的住宅:府邸。府第。王府。府上。 中國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區域名,等級在縣和省之間:開封府。府尹。府治。府試。首府。 國家行
專業解析
漕府,是古代中國負責漕運事務的專門行政管理機構。其核心職能在于統籌、管理通過水路(主要是運河、江河)進行的國家大規模糧食及其他重要物資的運輸工作,尤其是将征收的田賦(以糧食為主,即“漕糧”)從富庶的産糧區(如江南)運送到政治中心(如長安、洛陽、開封、北京)或邊防重鎮,以保障京畿官民食用和軍隊給養。
以下是對“漕府”的詳細解釋:
-
核心定義與職能
- 漕: 本義指通過水路運輸糧食。《說文解字》釋“漕”為“水轉穀也”,即利用水道轉運谷物。引申為通過水路進行的官方大宗物資運輸。
- 府: 指官署、行政機關。
- 漕府: 因此,“漕府”即專司漕運事務的官署。其主要職責包括:
- 征收與收納: 在指定地點(如漕糧産地或轉運點)接收、驗收地方征收上來的漕糧。
- 運輸組織: 負責漕船(漕舫)的調度、管理,漕丁(運糧兵丁、民夫)的招募、組織與押運。
- 倉儲管理: 管理沿途的轉運倉、水次倉以及京倉、通倉等存儲漕糧的倉庫。
- 河道維護: 協調或負責漕運所經河道的疏浚、閘壩維護等,确保航道暢通。
- 安全保障: 防範漕運途中的盜匪、損耗,處理運輸事故。
- 賬目核查: 負責漕糧數量、質量的核查及相關財務、文書工作。
-
曆史沿革與重要性
- 漕運制度在中國源遠流長,大規模、制度化的漕運始于秦漢,在隋唐大運河開通後得到空前發展,宋元明清時期達到頂峰并高度制度化。漕府作為其管理機構也隨之不斷演變和完善。
- 唐宋時期,常設有“轉運使”(或稱“漕司”),其官署即具有漕府的性質,負責一路或數路的財賦征收與轉運,其中漕運是核心任務之一。《宋史·職官志》對轉運使的職責有明确記載。
- 明清時期,漕運管理高度集中。明代設漕運總督(總漕),駐節淮安,統領漕務,其衙署即為最高級别的漕府。清代沿襲明制,漕運總督衙門是管理全國漕運的核心機構,下設衆多分司、衛所、倉場等,形成龐大的漕府體系。漕運總督直接對皇帝負責,地位顯赫。
- 漕府的有效運作直接關系到京師和軍隊的糧食供應,是維系王朝統治的經濟命脈,故有“漕運為軍國重務”之說。漕運的興衰往往與國運緊密相連。
-
機構設置與官員
- 漕府并非單一衙門,而是一個層級分明的系統。以明清為例:
- 中央/最高層級: 漕運總督衙門(總漕府)。
- 地方/執行層級: 各省設有督糧道(糧道衙門),負責本省漕糧征收、起運;沿運河設有衆多漕倉(如淮安常盈倉、徐州廣運倉等)及管理官員;有專門的漕船衛所(如明代漕運十二總,清代漕标);重要樞紐如淮安、濟甯等地設有分司。
- 主要官員包括漕運總督、督糧道、管糧同知/通判、押運官、領運官(衛所軍官)、監兌官、倉場侍郎(管理京通倉)等。
“漕府”是中國古代中央政府設立的,專門負責全國或區域性漕糧及重要物資通過水路征收、轉運、倉儲、管理及相關河道維護等事務的行政機構體系。它是國家漕運制度的核心執行部門,其運作對保障京畿供應、鞏固中央集權、維持社會穩定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尤其在宋、元、明、清等以運河為漕運主幹道的朝代,漕府的組織結構龐大且職權重大。
引用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2010).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該詞典對“漕”、“漕運”、“漕司”、“漕府”等相關詞條有權威釋義和曆史引證)
- 辭源修訂組,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2015). 《辭源》(第三版). 商務印書館. (提供“漕”、“漕運”等詞的古義及曆史演變)
- 張廷玉 等. (1739). 《明史》. (卷七十九《食貨志三·漕運》、卷七十三《職官志二》等章節詳細記載了明代漕運制度及漕運總督等官職設置)
- 趙爾巽 等. (1928). 《清史稿》. (卷一百二十二《食貨志三·漕運》、卷一百十六《職官志三》等章節記載了清代漕運制度及管理機構)
- 吳琦. (1995). 《漕運與中國社會》.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系統研究漕運制度及其社會影響的學術專著,對漕府職能有深入探讨)
網絡擴展解釋
“漕府”是古代漢語中的專有名詞,其核心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管理漕運事務的官署機構,主要負責通過水路運輸糧食、物資等國家重要資源。例如宋代王安石在《憶昨詩示諸外弟》中提到的“騰書漕府私自列”,即指漕府作為官方職能部門的運作。
二、曆史背景與職能
漕運是中國古代通過運河、河道運輸稅糧的重要體系,漕府作為管理機構,需協調運輸、倉儲、稅收等事務。其職責包括監督漕船運輸、維護漕渠暢通,并确保京城或軍隊的物資供應。
三、延伸含義(需謹慎使用)
部分文獻(如)提到“漕府”可引申為比喻地方官員腐敗或管理混亂的現象,但這種用法并非主流,更多屬于現代語境下的借喻,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
四、文獻例證
除王安石的詩句外,元代文獻《至正中》也記載“辟試漕府掾”,說明漕府在曆代行政體系中的延續性。
該詞主要指向古代漕運管理機構,屬曆史行政術語,現代使用需注意語境。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愛景暗筍背碑覆局被孝邊遐蔽蒙撥汗薄物細故駁正笞鬥踹渾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大興土木敵對跕躔帝郊風趣橫生風鐵附命感噎更夜光杆兒觀窺孤掌難鳴海德堡大學孩幼猴急懷柔天下腳燈棘柴積怠解費基階機謀金钗十二錦隊聚脣狂颠林園賂田男大須婚球刀七姊妹勸戒融渥澀苦上糞聖教序手勢輸積私閑四姓小侯鐵纏矟投逩葦苕武功體詳究遐阻惜護釁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