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儆戒。《墨子·天志下》:“今人皆處天下而事天,得罪於天,将無所以避逃之者矣,然而莫知以相極戒也。” 俞樾 《諸子平議·墨子二》:“‘極戒’即儆戒也。極通作‘亟’。”
“極戒”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極戒”意為儆戒,即通過警示、告誡使人警覺并避免錯誤。該詞出自《墨子·天志下》:“今人皆處天下而事天,得罪于天,将無所以避逃之者矣,然而莫知以相極戒也。” 俞樾在《諸子平議·墨子二》中注解:“‘極戒’即儆戒也,極通作‘亟’。” 這裡“極”與“亟”通假,“亟”有急迫、反複強調之意,因此“極戒”可理解為嚴厲的告誡或警示。
“極戒”屬于文言詞彙,核心含義為通過警示使人警覺,需結合古典文獻和通假字知識理解。若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墨子》原文及俞樾的注解。
《極戒》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指極度的戒備、警惕,形容對某種事物或現象持極高的警覺和戒備态度。
《極戒》的第一個字 "極" 是由木部首和及筆畫組成,木象征樹木,表明該字與樹木有關,總共7畫;第二個字 "戒" 是由戈部首和9筆畫組成,戈指的是戈兵器,表示與戰争有關。
《極戒》最早出現在《左傳·成公四年》一書中,那時用法為“戒人臣弗敢極戒”,意思是苛征(對臣民)極緊,極度警惕。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用于形容對某種事物持極高的警覺和戒備态度。
《極戒》的繁體字為「極戒」,在繁體字中,「極」的形狀更加複雜,「戒」則保持不變。
古代對《極戒》的寫法并不完全一樣。在《說文解字》中,「極」的寫法為「」,即兩個木的字形。而「戒」的古代寫法為「」,舊時稱為「蒄」字,形狀類似于現代的「戒」。
1. 他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極戒小心,每天都保持規律的鍛煉。
2. 在這個團隊中,大家都對安全問題極戒謹慎。
極度、極端、極限、戒律、戒除、戒馬
警戒、戒備、警覺、警惕、戒心
放松、放寬、不在意、不忌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