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綀服的意思、綀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綀服的解釋

粗麻服。 宋 姜夔 《湘月》詞序:“坐客皆小冠綀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綀服指用粗麻織成的衣物,具有特定的文化與社會意涵,主要體現于以下三方面:

一、本義與材質特性

“綀”本指未精練的粗絲(《說文解字·糸部》:“綀,粗緒也”),其織物質地疏硬。綀服即以這類粗麻為原料縫制的服裝,特點是透氣但粗糙耐磨,屬于古代平民階層的日常衣料,亦用于特定禮儀場合。

二、禮制中的喪服功能

在周代禮制中,綀服被納入喪服體系,稱為“錫衰”(“錫”通“綀”)。據《儀禮·喪服》記載,諸侯為天子、臣為君所服喪衣即為此類,屬“五服”中最輕的喪服等級,服期僅十五日。其形制為“錫者,何也?麻之有錫者也……無事其縷,有事其布”,指麻線未經細紡,僅織成粗布,區别于更精細的喪服材質。

三、囚衣的社會符號

明代起綀服成為囚犯标識。因粗麻廉價且具羞辱性,官府強制囚犯穿着以區别于常人。顧炎武《日知錄·卷二十八》載:“今之囚服,……所謂‘綀衫’者”,印證其作為囚衣的普遍性。這一用法延續至清代,《清史稿·刑法志》亦明确囚衣為“赭衣(赤色)綀服”。


文獻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綀服”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ū fú,其基本含義為粗麻制成的衣服。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根據權威詞典解釋,綀服指用粗麻布制作的服飾。這種材質在古代常用于制作日常或簡樸的服裝,與精細的絲綢、錦緞等形成對比。

  2. 文學例證
    宋代詞人姜夔在《湘月》詞序中寫道:“坐客皆小冠綀服。” 這一描述反映了綀服在宋代文人雅集或日常場合中的使用,可能體現了一種樸素、自然的審美傾向。

  3. 相關辨析

    • 與“袀服”區别:需注意“綀服”(shū fú)與“袀服”(jūn fú)的差異。後者指古代軍士統一的戎裝,強調服裝的一緻性,而綀服側重材質特性。
    • 其他類似詞:如“衵服”指貼身内衣,“衒服”指華麗服飾,均與綀服的樸素特質不同。
  4. 文化背景
    粗麻服飾在古代多與平民或隱士生活相關,可能用于表現人物淡泊、清貧的形象。姜夔詞中的“小冠綀服”便傳遞了這種意境。

若需進一步了解其他服飾類詞語(如袀服、衵服等),可參考相關文獻或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百念皆灰白燒哺糒成練熾殖春晖寸草村舍非常時期費口唇諷論符牌攻過箴阙共旋閨繡畫含玉溷迹儉德寂滅警邏進襲赍排吉烏狷士巨德栲楚孔雀東南飛磊落不凡離本徼末淩忽淪敗罵诃馬趴莫敖鲇溜女主人陪奉搴撷懃勞窮變妻子人從軟茵入谒掃雷艦山珍海胥舍施暑絺稅珰束杖理民書诏讨羽桃月推命違遶慰喜污壞象蛇象院小步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