襃言的意思、襃言的詳細解釋
襃言的解釋
褒獎的言詞。 晉 葛洪 《抱樸子·漢過》:“良史無襃言,金石無德音,夫何哉?失人故也。”
詞語分解
- 襃的解釋 襃 ā 同“褒”。 筆畫數:; 部首:衣; 筆順編號:
- 言的解釋 言 á 講,說:言說。言喻。言道。言歡。言情。言必有中(恘 )(一說就說到點子上)。 說的話:言論。言辭(亦作“言詞”)。語言。言語。言簡意赅。 漢語的字:五言詩。七言絕句。洋洋萬言。 語助詞,無義:
網絡擴展解釋
“襃言”是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其含義需從字形和字源角度分析:
-
單字解析
- 襃:為“褒”的異體字,本義指“衣襟寬大”,引申為“贊揚、嘉獎”。《說文解字》中記載:“襃,衣博裾也。”後多用于表示贊美,如“襃揚”(即褒揚)。
- 言:指言語、話語。
-
組合詞義
“襃言”即“褒言”,指贊美、稱頌的言辭,常用于古代文獻或正式語境中,例如:“君子不輕襃言,恐失其實。”(意為有德之人不輕易說贊美的話,以免偏離事實。)
-
使用注意
- 現代漢語中“襃”已基本被“褒”替代,建議優先使用“褒言”。
- 若在古籍中遇到此詞,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語境含義,如是否含反諷或特殊引申義。
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提供原文段落以便深入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襃言(bāo yán)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互相稱贊、奉承、恭維。它由部首襄和言組成,襄部作聲母,言部作形聲。襄部的構造相對簡單,是一個獨體字,而言部則是由三個獨體字組成。襃是表示一種舉起擁護、幫助的意思,言則表示說話、語言的意思。
《襃言》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當時的寫法可能不同于現在的簡化字。在繁體字中,襃的寫法為襃,襄部上方有兩個點,襄和言之間有一個點。這些繁體字的構造更加複雜,而現代簡化字則對其進行了簡化。
古代人們常常使用《襃言》這個詞來形容人們之間的互相贊美和奉承。例如,在《史記》中有這樣一句話:“鄉人皆襃言齊王令義之行。”這句話的意思是,鄉親們都贊揚齊王遵守義行為。
除了《襃言》以外,還有一些近義詞可以使用,例如贊美、稱贊、恭維等。這些詞都可以用來描述對他人的贊揚和奉承之意。然而,與之相反的詞則為批評、指責等。
總而言之,襃言是一個表示互相稱贊、奉承和恭維的詞語。它的構造較為簡單,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時期。通過使用近義詞,我們可以更豐富地表達對他人的贊美。相反地,批評和指責則是襃言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