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amophone record; platter] 載有錄音的螺旋紋道的圓盤
用蟲膠、塑料等材料制成的圓片,表面有記錄聲音變化的螺旋槽紋,可以用唱機把所錄的聲音重放出來。 魏巍 《東方》第六部第六章:“ 郭祥 等唱片放完,繼續喊道:‘為了在停戰前夕留個紀念,我們想送給你們一面錦旗。’”
唱片是記錄聲音信息的圓形薄片狀載體,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源構成
"唱片"為偏正結構合成詞,"唱"指聲音的錄制與回放功能,"片"描述其扁平圓盤狀物理形态。該詞最早見于20世紀初西方留聲機技術傳入中國時期,對應英文"gramophone record"的漢譯。
二、權威釋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為:"用蟲膠、塑料等材料制成的圓盤,表面有記錄聲音變化的螺旋形溝紋,可用唱機将所錄的聲音重放出來。"此定義包含三個核心要素:材質特性(蟲膠/乙烯基)、物理結構(溝紋記錄)、播放原理(機械振動還原)。
三、技術演進
據《中國大百科全書》記載,唱片曆經四個技術階段:1887年柏林納發明的膠木唱片(78轉/分)、1948年哥倫比亞公司的LP密紋唱片(33⅓轉/分)、1958年立體聲唱片、1982年數字激光唱片(CD)。每種形态都對應特定的紋槽規格與播放設備。
四、文化載體功能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語料庫顯示,唱片在20世紀承擔着音樂傳播、戲曲保存、語言教學等重要文化功能。現存最早的漢語唱片為1903年勝利唱片公司錄制的京劇《定軍山》選段,印證其曆史文獻價值。
五、當代延伸釋義
在數字音樂時代,《新華詞典》補充釋義:"泛指存儲音頻信號的載體",涵蓋黑膠唱片、CD光盤、數字音頻文件等不同形态,體現詞義隨技術發展的演變過程。
“唱片”是一種用于記錄和播放聲音的介質,其定義、材質及發展曆程如下:
唱片指用蟲膠、塑料等材料制成的圓盤,表面刻有記錄聲音的螺旋槽紋,通過唱機或留聲機的唱針讀取并還原聲音。中文拼音為“chàng piàn”,注音符號為“ㄔㄤˋ ㄆㄧㄢ”。
唱片曾是20世紀主流音樂載體,隨着互聯網普及,實體唱片市場逐漸萎縮,但黑膠唱片近年因音質和收藏價值出現複興趨勢。
如需進一步了解技術細節或曆史事件,可參考權威音樂技術史資料。
騃童鈍夫嗳呦報佑表記才女成益創辦傳觞杵杖呆如木雞誕喜帝載驐雞坊局放依鈇鎖革舟攻沒股利褐袖黃絹幼婦謊喳呼扈扈茭白膠接節旄京察競湊井脈旌直矜慢九秋決訟衎謇可見魁星閣僚寀詈夷為跖闾部麪木拟蹤農祥棄井秋心喪偶梢馬升科聲明世交石英鐘雙眼皮輸不的讨印鐵刹外铄穩練窩心無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