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时态的意思、时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时态的解释

(1) [tense]∶动词中一种形式区别,表示过去、现在或将来,或它所指示的动作或状态的持续时间

过去时态

(2) [temporal] [语法]∶表示时间的差别的

时态变化

详细解释

(1).世情,世俗。 唐 杜荀鹤 《晚春寄同年张曙先辈》诗:“莫将时态破天真,祗合高歌醉过春。” 明 姚汝循 《郡斋咏怀》:“安能逐时态,坐取索餐尤。” 清 唐孙华 《早秋杂兴次江位初韵》之三:“蝇如时态犹争热,蛩异人情但逐凉。”

(2).时人的意态。 宋 黄庭坚 《一落索》词:“一番时态一番新,到得意,皆欢慕。”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今之作者,譬诸宫女,虽善学古粧,亦不免微有时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在汉语词典及语言学视角下,“时态”是一个复合概念,通常指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时间及其进行方式(即“时”与“态”的结合)。以下从汉语特性出发进行分项说明:

一、核心定义

  1. “时” (Tense)

    指动作发生的时间范畴,汉语主要通过时间副词(如“曾经”“正在”“将要”)或语境体现,而非动词本身的形态变化。例如:

    • “他昨天来” (过去时)
    • “我现在吃饭” (现在时)
    • “她明天出发” (将来时)
  2. “态” (Aspect)

    描述动作的进程状态,汉语常用助词“着”“了”“过”等标记:

    • “门开着” (持续态)
    • “吃了饭” (完成态)
    • “去过北京” (经历态)

二、汉语时态的特殊性

汉语缺乏印欧语系的动词变位系统,其时间表达依赖以下手段:

例证:“他跳起来” (起始态) | “说下去” (继续态)


三、权威参考依据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定义“时态”为“动词的一种形式,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进行的状态”,强调汉语以分析性手段表达时间关系。

    (注:因未检索到可验证的在线词典资源,此处释义依据纸质版权威辞书,暂不提供链接)

  2. 语言学理论支持

    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指出,汉语的时间观念“寄于时序词与助动字”,印证汉语时态的非屈折特性。


四、与印欧语系的对比

特征 汉语 英语
时间标记 副词/助词 动词变位 (e.g., -ed/-s)
完成态表达 “了” + 语境 have + 过去分词
进行态表达 “在”或“着” be + -ing

汉语的“时态”本质是时间范畴与动作状态的组合表达,其实现方式具有鲜明的分析语特征,依赖虚词与语境而非形态变化。这一解释符合汉语本体规律,并得到权威工具书及语言学研究的支撑。

网络扩展解释

时态(Tense)是语法学中的核心概念,用于通过动词形式的变化来表达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时间及其进行状态。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1. 时态的核心要素

时态包含两个维度:

例如,英语中“现在完成时”既表示动作与现在相关(时间),又强调已完成(体态)。


2. 常见时态分类

以英语为例,主要时态类型包括:


3. 时态的特殊性


4. 学习建议

如需进一步学习,可参考语法教材或在线课程系统梳理。

别人正在浏览...

白鼍保训崩骞赤拨趣董簇拍定律梵秘繁生风移酚油富媪副将高频根随公务勾死鬼孤稺泓渟兼才矫革徼绕嫁人截髢京报连登黄甲急足掠夺练禫漏粉鸾笺落差赂赠磨斵墓盖蟠萦平均寿命贫味芘苤敲沙罐栖居轻羽乳女弱本强末诗负食鴈竖貂瞬间隋珠荆璧橚槮绦线贴铺通否通职推逊窝里翻乌蠋下椗仙长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