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桑間濮上的意思、桑間濮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桑間濮上的解釋

[a place of a lover's rendezvous in mulberry field;place of illicit love-******] 《漢書·地理志下》:“衛地…有桑間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會,聲色生焉。”後來用“桑間濮上”指 * 風氣盛行的地方,也指男女幽會之處

詳細解釋

(1).《禮記·樂記》:“ 桑間 濮 上之音,亡國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誣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鄭玄 注:“ 濮水 之上,地有 桑間 者,亡國之音於此之水出也。昔 殷紂 使 師延 作靡靡之樂,已而自沉於 濮水 ,後 師涓 過焉,夜聞而寫之,為 晉平公 鼓之。”後因以“桑間濮上”指 * 之音。 明 葉子奇 《草木子·談薮》:“二詩美則美矣,未免 桑間 濮 上之音爾。”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五:“淺見者膠柱鼓瑟,緻使美人香草之遺意,等諸 桑間濮 上之淫聲,此 昭明 之過也。”亦省作“ 桑濮 ”。 晉 潘嶽 《笙賦》:“樂所以移風於善,亦所以易俗於惡,故絲竹之器未改,而 桑 濮 之流已作。”

(2).指男女幽會的地方。《漢書·地理志下》:“ 衛 地有桑間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會,聲色生焉。” 三國 魏 阮籍 《東平賦》:“西則首仰 阿甄 ,傍通 戚蒲 ,桑間濮上,淫荒所廬。” 清 錢泳 《履園叢話·鬼神·陳三姑娘》:“﹝ 陳三姑娘 ﹞年十六七,美麗自命,有桑間濮上之行。其父覺之,遂沉諸湖。”

(3).指男女幽會之事。 魯迅 《熱風·隨感錄六十二》:“桑間濮上如何情形,自由戀愛怎樣态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桑間濮上”是漢語中具有文化溯源性質的成語,典出《禮記·樂記》:“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地理溯源 該詞原指春秋時期衛國桑間(今河南濮陽地區)與濮水一帶的地域名。《漢書·地理志》記載此處為商纣王樂師延創作靡靡之音的地點,東漢鄭玄注疏強調此地“其音悲”,後成為特定文化符號的承載地。

二、語義演變

  1. 本義代指亡國靡音:《史記·樂書》沿用《禮記》記載,将此地音樂與商纣王失德相聯繫,成為儒家禮樂文化中的反面典型。
  2. 引申為男女幽會:《漢書·地理志》記載衛地“男女亟聚會,聲色生焉”,唐代顔師古注疏時已明确該詞包含“男女相悅”的隱義,此用法在明清小說中尤為常見。

三、現代釋義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收錄雙重釋義:

  1. 特定地域的曆史文化概念
  2. 借指男女幽會場所 《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強調其書面語特征,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創作中的隱喻表達。

該成語的語義演變體現了漢語詞彙從地理指稱到文化象征的多重轉化過程,在《詩經》鄭風、《水經注》等典籍中均有相關地域文化記載,成為研究古代禮樂制度與民俗文化的重要語料。

網絡擴展解釋

“桑間濮上”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āng jiān pú shàng,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1.出處與起源

2.本義與引申義

3.文化背景

4.用法與結構

5.現代應用

示例:

“我彈的不是靡靡之音,唱的也不是桑間濮上之辭。”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書》《禮記》原文或權威詞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搬指寶珪槟子不振長繩系景差之毫厘,失之千裡晨鴈沖緩祠祿點蠟幔疊嶺窦車騎笃瘵奮戰腐財趕浪頭蛤蜃乖疏花木蘭火鈎将陽矯思戒書饑火記説舊曆愧怯攬貨拉偏架連毗骊肩論口滅磨秘瑞墨水攀依批鑿秦分騎者善堕拳局趣織儒兒少共國際盛宣懷豕臘受教育數奇不偶絲瓜筋送往視居他時跳蹼晚憇唯所欲為溫乎文野沃流閑房飨燕小大由之螇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