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畔岸的意思、畔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畔岸的解釋

(1).放縱任性。《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沛艾赳螑仡以佁儗兮,放散畔岸驤以孱顔。” 顔師古 注:“畔岸,自縱之貌也。”

(2).邊際。 唐 韓愈 《上襄陽于相公書》:“閤下負超卓之奇材,蓄雄健之俊德,渾然天成,無有畔岸。” 宋 蘇轼 《荀卿論》:“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遠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 清 恽敬 《讀<孟子>二》:“ 孟子 皆以仁義言之,言良知良能亦然,則言實矣,豈如後儒之無畔岸哉!”

(3).範圍,限制。 清 曾國藩 《孫芝房侍講<刍論>序》:“嘗欲集鹽漕賦稅國用之經,别書一編,傅於 秦 書之次,非徒廣己於不可畔岸之域,先聖製禮之體之無所不賅,固如是也。” 黎庶昌 《<續古文辭類纂>序》:“ 曾氏 之學,蓋出於 桐城 ,固知其與 姚先生 之旨合,而非廣己於不可畔岸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畔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三種解釋:

  1. 放縱任性
    源自《漢書·司馬相如傳》的記載:“放散畔岸驤以孱顔”,顔師古注:“畔岸,自縱之貌也”,指不受拘束、恣意放任的狀态。

  2. 邊際;邊界
    如唐代韓愈在《上襄陽于相公書》中形容“無有畔岸”,宋代蘇轼在《荀卿論》中描述“茫乎不知其畔岸”,均指事物或思想的界限或深遠不可測。

  3. 範圍;限制
    清代曾國藩在《孫芝房侍講〈刍論〉序》中提到“不可畔岸之域”,強調某種領域或體系的廣闊性,表達突破常規限制的意圖。


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古籍用例理解其本義,避免混淆現代非主流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畔岸》

《畔岸》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通常形容靠近水域的地方。其中,“畔”通常指的是水邊或河岸,而“岸”指的是陸地邊緣、水岸或岸邊。

《畔岸》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畔》的拆分部首為“田”,總共有10個筆畫。

《岸》的拆分部首為“山”,總共有8個筆畫。

《畔岸》的來源

《畔岸》是一個漢字組合詞,具有明确的意義。它可以描述河流、湖泊或海洋岸邊的土地。

《畔岸》的繁體

《畔岸》的繁體字為「畔岸」,與簡體字形式相同。

《畔岸》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古代《畔岸》的寫法為「畔」和「岸」。

《畔岸》的例句

1. 在黃昏時分,我們一起走過河畔岸邊,欣賞着美麗的夕陽。

2. 漁民們把船停在湖畔岸上,開始捕魚的工作。

《畔岸》的組詞

1. 江畔岸(靠近江邊的土地)

2. 河畔岸(河流邊緣的土地)

3. 湖畔岸(靠近湖邊的土地)

4. 海畔岸(臨近海洋的土地)

《畔岸》的近義詞

1. 灘地

2. 棧道

3. 濱岸

《畔岸》的反義詞

1. 中心

2. 内陸

3. 山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