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安定穩固。《花月痕》第五十回:“ 荷生 笑道:‘我算甚麼, 明相國 不動聲色,卻出斯民於火熱水深,措天下於 泰山 磐石。’”
“泰山磐石”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該成語比喻事物或局勢安定穩固、不可動搖,常用于形容根基深厚、難以被外界因素影響的狀态。其核心意象結合了“泰山”(象征巍峨莊嚴)和“磐石”(堅硬岩石),強調堅如磐石的穩定性。
最早出自清代魏秀仁的小說《花月痕》第五十回:“措天下于泰山磐石。”。此處通過比喻手法,突顯了國家或局勢的穩固性。
該成語在《漢語成語大詞典》及多部文學研究著作中被收錄,現代作家郁達夫也曾引用,如“有泰山磐石般的外貌”。
《泰山磐石》是一個成語,意為像泰山一樣穩固和堅定。它常用來形容人的品質或事物的性質非常堅定、牢固,不可動搖。
拆分部首:石(dàn)
筆畫:石(dàn)-- 5畫
《泰山磐石》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孔子世家》中。孔子去世後,他的墓地被人偷盜,當時的為政者曾想進行追究,但在史官的勸告下,認為孔子的學說堅定不移,如同泰山和磐石一樣穩固不動,所以最終放棄了追究。這個故事形成了成語《泰山磐石》。
泰山磐石(pánsì)的繁體字為泰山盤石。
《泰山磐石》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泰山磐石。
1. 他是我生命中的泰山磐石,無論發生什麼都不會動搖我的信任。
2. 這個民族經曆了無數的風雨,卻一直如泰山磐石般堅強。
1. 泰然磐石
2. 磐石不移
3. 泰山之石
4. 磐石堅固
5. 磐石之志
1. 毋庸置疑
2. 不可動搖
3. 堅定不移
4. 不可撼動
5. 勢不可擋
1. 不牢固
2. 離經叛道
3. 容易動搖
4. 易受影響
5. 如坐針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