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吳楚的意思、吳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吳楚的解釋

(1). 春秋 吳國 與 楚國 。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 吳 楚 憑 江 ,負固 方城 。”

(2).泛指 春秋 吳 楚 之故地。即今 長江 中、下遊一帶。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君 吳 楚 之士,亡國之餘,有何異才,而應斯舉?” 唐 杜甫 《登嶽陽樓》詩:“ 吳 楚 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明 許宗魯 《登齊山樓》詩:“ 淮 淝 山色尊前出, 吳 楚 江流畫裡看。” 陳毅 《詠三峽》詩:“總嫌太狹窄, 吳 楚 天地寬。”

(3).指 吳 地和 楚 地。比喻不同區域。 唐 李複言 《續玄怪錄·定婚店》:“雖讎敵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 吳 楚 異鄉,此繩一繫,終不可逭。”

(4).指 漢高祖 分封的 吳 楚 諸侯國。《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吳 楚 反,聞。”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然 高祖 封建,地過古制,大者跨州兼域,小者連城數十,上下無别,權侔京室,故有 吳 楚 七國之患。” 清 姚鼐 《賈生明申商論》:“﹝ 景帝 ﹞其資如此,而 鼂錯 又以 申 商 進之,何怪有 吳 楚 之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吳楚”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曆史和文化維度進行解釋,綜合各權威來源的信息如下:

  1. 春秋時期的諸侯國

    • 指春秋時期的吳國與楚國,是周朝分封的兩個重要諸侯國。吳國位于今江蘇、安徽南部及浙江北部,楚國則占據長江中遊及漢水流域(今湖北、湖南等地)。兩國的争霸是春秋史的重要内容。
  2. 地理區域的代稱

    • 泛指春秋時期吳楚故地,即今長江中下遊一帶,包括江蘇、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如杜甫詩句“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即描述這一區域的地理特征。
  3. 文化或政治對比的象征

    • 作為吳地和楚地的合稱,常比喻不同區域或文化差異。例如《世說新語》提到“吳楚之士”時,隱含地域文化差異的對比。
  4. 漢代分封的諸侯國

    • 漢高祖劉邦分封的吳國與楚國,如西漢初年的“吳楚七國之亂”中的吳楚兩國,轄地包括今江蘇、安徽及周邊區域。

補充說明:吳楚的地理範圍隨曆史演變擴展,三國時期東吳的疆域甚至涵蓋今浙江、福建、兩廣等地,而楚國在戰國時期曾擴張至山東、江西一帶。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吳楚

吳楚是一個有着豐富含義的詞彙,可以指代兩個不同的概念。在一種意義下,它指的是中國境内的兩個古代國家——吳國和楚國;在另一種意義下,它泛指長江流域的地區,包括了現代江蘇、浙江和湖北等地。

拆分部首和筆畫

吳(五口)的部首是口,讀音是“吳”,拆分的筆畫有4畫。

楚(木口)的部首是木,讀音是“楚”,拆分的筆畫有5畫。

來源

吳楚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當時的中國境内有很多強大的國家,其中吳、楚兩國是最有影響力的兩個國家之一。吳、楚兩國在政治、文化、軍事等方面都有許多交流和争鬥,因此吳楚一詞經常被用來表示這段曆史時期。

繁體

吳楚這個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是吳楚。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吳”字的形狀有所變化,以甲骨文為例,寫作犬(狗)形,表示吳地的獠牙山;虎形,表示吳地兇險;又以“天”代替“口”,表示吳地環境複雜。而“楚”字則在篆書中寫作象征古樂器琴的“按鈕”形。

例句

1. 我們參觀了長江流域的吳楚曆史遺址。

2. 他們就吳楚曆史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組詞

1. 吳越:指吳、越兩個古代國家,也可指合并後的江蘇、浙江兩個省份。

2. 楚辭:指楚國的文學遺産,也代表楚辭一類的文學作品。

近義詞

1. 吳越:與吳楚相似,既指兩國,也指兩個省份。

2. 楚國:可作為吳楚的同義詞,表示長江流域地區。

反義詞

其他地名詞彙,如齊燕、草原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