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相傳為 黃帝 的四個史官: 沮誦 、 倉颉 、 隸首 、 孔甲 。 晉 王嘉 《拾遺記·黃帝》:“置四史,以主圖籍。” 宋 王應麟 《小學绀珠·名臣·四史》:“ 沮誦 、 蒼頡 、 隸首 、 孔甲 , 黃帝 四史官。”
(2).《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的合稱。 清 王鳴盛 《十七史商榷·三國志四·三史》:“直至 唐 宋 以來,學者恆言,乃皆曰‘五經’‘三史’,則專指 馬 班 範 矣。愚竊以為宜更益以 陳壽 ,稱‘四史’,以配‘五經’,良可無愧。其餘各史,皆出其下。”
“四史”在不同語境下有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定義:指中國共産黨倡導的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是當前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旨在總結曆史經驗、堅定理想信念。
黨史
新中國史
改革開放史
社會主義發展史
核心主線:中國共産黨的領導貫穿“四史”,體現為人民謀幸福、民族謀複興、世界謀大同的實踐。
定義:指中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中的前四部,即《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均為紀傳體史書。
《史記》(西漢·司馬遷)
《漢書》(東漢·班固)
《後漢書》(南朝宋·範晔)
《三國志》(西晉·陳壽)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權威來源:
《四史》,指中國古代四部重要的曆史著作,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和《三國志》。它們被認為是中國古代曆史的主要資料來源,記錄了從上古時代到三國時期的曆史事件、人物和政治制度。
《四史》的拆分部首為“言”,它屬于“言字旁”的一種,表示與說話、文字相關的意思。根據漢字字典的查找,筆畫數為十一畫。
《四史》這個詞來源于漢代之後的曆史著作的總稱。最早被稱為“四書”,指的是《史記》、《漢書》、《後漢書》和《三國志》這四部著作。後來,人們為了與《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區分,将這四部曆史著作稱為《四史》。
《四史》一詞在繁體寫法中為「四史」。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我們可以通過觀察金文、篆文等形态來了解。然而,對于《四史》這個詞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由于資料匮乏,無法給出确切的答案。
1. 學習《四史》可以深入了解中國古代的政治、社會和文化發展。
2. 他正在研究《四史》中關于春秋時期的曆史事件。
3. 考試要求我們掌握《四史》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1. 史學:研究曆史的學科。
2. 史料:古代用來記載曆史事件和事物的資料。
3. 史記:中國古代史書之一,文字由司馬遷撰寫。
中國古代曆史著作、中國經典史書。
非史書、現代曆史、其他國家曆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