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title of Emperor Zhao zhen's reign in Song Dynasty] (1041——1048年) 宋仁宗趙祯的年號
慶曆中。——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闆》
慶曆四年春。——宋· 範仲淹《嶽陽樓記》
“慶曆”是北宋時期宋仁宗趙祯使用的年號,使用時間為公元1041年至1048年,共曆時8年。以下是詳細解釋:
“慶曆”是年號名稱,主要用于紀年。中國古代帝王為彰顯統治合法性,會定期更改年號以記錄時間。宋仁宗在位期間共使用過九個年號,其中“慶曆”是第七個,反映了當時政治改革的背景。
慶曆年間(1041-1048年),北宋面臨冗官、財政危機和外部威脅(如西夏侵擾)。為此,範仲淹、歐陽修等官員推行了“慶曆新政”,提出十項改革措施,包括整頓吏治、選拔人才等,但因保守派反對最終失敗。
“慶曆”因兩篇著名文學作品被廣泛知曉:
清代乾隆年間因避諱乾隆帝名“弘曆”,部分文獻将“慶曆”改寫為“慶暦”,但此說法主要見于低權威性資料。
“慶曆”不僅是時間标識,更與北宋中期的政治改革和文化成就緊密關聯。如需擴展閱讀,可參考《宋史》或宋代文學作品。
慶曆是一個漢字詞,意思為慶祝或紀念曆史事件或節日。它由“廣”和“夂”兩個部首組成,共有8個筆畫。慶曆這個詞源于漢代,一般用來指慶祝重要曆史事件或紀念重要節日。
在繁體字中,慶曆的寫法為慶曆。這個字在繁體中的變化較少,僅僅在結構和筆畫上有一些細微的變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慶曆的寫法稍有差異。在甲骨文中,它的形狀更加簡化,但基本結構和意思相同。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形态逐漸演變和規範化,慶曆的現代寫法也逐漸确立。
例句:
1. 我們慶曆一下這個重要的日子。
2. 這次活動是為了慶曆我們學校的建校60周年。
3. 明天是我們國家的獨立日,我們要慶曆這個重要的節日。
相關組詞:
1. 慶祝:表示歡慶、紀念重要事件。
2. 紀念:表示追念和紀念重要的人或事件。
3. 慶典:表示慶祝或舉行盛大的典禮。
近義詞:
1. 慶祝:與慶曆的意思相同,表示慶祝重要事件。
2. 慶典:與慶曆的意思相近,表示慶祝或舉行盛大的典禮。
反義詞:
1. 哀悼:與慶曆的意思相反,表示對逝去的人或事物的悼念。
2. 哀悼:與慶曆的意思相反,表示對逝去的人或事物的悼念。
注意:由于每個段落隻能使用一個标籤,我在相關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中使用了多個标籤來列舉不同的單詞。對于其他細節,如具體編碼和樣式,建議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