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抄紮的意思、抄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抄紮的解釋

亦作“ 抄劄 ”。查抄沒收。《元典章·刑部五·燒埋》:“原抄紮人口内有苦主之家……燒埋銀五十兩就便給付苦主收管外,無苦主之人不須徵埋,所據原抄劄到官各家財産等物,盡行分付原主收係甯家。”《水浒傳》第五八回:“把 慕容 知府一家老幼盡皆斬首,抄紮家私,分俵衆軍。”《警世通言·喬彥傑一妾破家》:“兇身俱已身死,将家私抄紮入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抄紮”是古代漢語中的司法術語,特指官府對罪犯財産的強制沒收行為,主要盛行于宋元時期。其核心含義是通過法律手段将罪犯的家産清查、登記并充公,屬于古代刑罰體系中的財産刑範疇。例如《元典章·刑部》記載“凡謀反者,家産盡行抄紮入官”,表明該行為具有明确的強制性和懲罰性。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抄”取“搜查、謄錄”之義,體現對財産的徹底清點;“紮”通“劄”,指官方文書,暗示該行為需依據律令程式執行。這一詞彙在《宋史·刑法志》中多次出現,如南宋法典規定“貪贓官吏,籍沒家赀,皆由有司抄紮”,印證其作為法律術語的規範性。

曆史文獻顯示,“抄紮”多適用于謀逆、貪腐等重罪。元代王恽《秋澗集》詳細描述操作流程:“差官監臨,書吏造冊,逐件标注”,說明執行過程需遵循嚴格的官方審計程式。其財産處置方式包括充作軍饷、賠償苦主或收歸國庫,體現了古代“籍沒”制度的典型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抄紮”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hāo zhā,其核心含義是查抄沒收財産,主要用于古代法律或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曆史用例與文獻來源

  1. 法律文書:
    《元典章·刑部五·燒埋》記載,抄紮財産後,部分財物會歸還苦主,其餘充公。
  2. 文學作品:
    • 《水浒傳》第五八回:“抄紮家私,分俵衆軍”。
    • 《警世通言》提到“将家私抄紮入官”。
  3. 社會場景:
    古代對重罪犯的處罰常包含“抄紮家産”,甚至導緻“殘生性命”的結果(《水浒傳》第二二回)。

其他可能的解釋


字詞構成


“抄紮”是古代司法術語,強調對財産的強制沒收,多見于宋元至明清的文獻。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元典章》《水浒傳》等原始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昂奮聱聱白扯百城漕台暢叙齒馬之嫌楮貨刺針疊嶺動念耳聞法駕導引風力水車風訊栱桷顧哀官燈歸來故習豢擾浣溪箋護炕貨駁賤生交明基本上楫橹基祚開展勞務樂簴鈴語臨書砺世摩鈍買命名葩異卉明瓦天棚民和年稔南家蓬垢烹龍庖鳳偏橋漂沛前親晩後寝瘵神駕慎始釋巾式憑霜露之辰所驗桃紅柳緑剸行辋幰萬事通閑解獻上瀣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