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督的意思、勸督的詳細解釋
勸督的解釋
勸勉督促。《後漢書·劉虞傳》:“時處處斷絶,委輸不至,而 虞 務存寬政,勸督農植。”《三國志·吳志·陸遜傳》:“ 遜 開倉穀以振貧民,勸督農桑,百姓蒙賴。”
詞語分解
- 勸的解釋 勸 (勸) à 說服,講明事理使人聽從:勸說。勸解(?)。勸導。勸教(刼 )。勸谏。勸慰。勸戒。勸進(封建社會勸說實際上已經掌握政權而有意做皇帝的人做皇帝)。 勉勵:勸勉。勸學。勸業。勸善。 筆畫數
- 督的解釋 督 ū 察看;監管:監督。督辦。督導。督察。督促。督師。督率(刬 )(亦作“督帥”)。督戰。督學。 責罰:督過(督察責備)。督責。 古代将官名:都督。督郵。督護。總督。提督。督撫。 筆畫數:; 部首
專業解析
“勸督”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複合語義的動詞詞組,其核心含義體現在行為引導與監督管理的雙重機制。根據《漢語大詞典》(第一版)詞條解釋,該詞由“勸”與“督”兩個語素構成:
- 勸:指通過言語引導使人向善或執行某事,如《說文解字》釋為“勉也”,強調以理服人的教化功能。
- 督:源于監察制度用語,《廣雅》注為“察也”,包含監督考核的行為指向,如《史記·蕭相國世家》載“督錄文書”的行政實踐。
在典章文獻中,“勸督”多用于描述官吏治理或師長教化場景,如《資治通鑒》載唐太宗“遣使勸督農桑”,既體現政策宣導又包含執行監督的複合行政手段。該詞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三版)中被定義為“通過勸導和督促來推動事務進展”,常見于教育管理、政策實施等專業領域。
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 《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
- 《資治通鑒》(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勸督”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quàn dū,意為勸勉督促。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由“勸”和“督”兩字組成:
- 勸:指通過說服、引導使人聽從或行動(如勸告、勸解)。
- 督:指監督、督促,确保事務的推進或任務的完成(如督導、督戰)。
綜合理解為通過勸告和督促結合的方式促使他人行動。
2.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對他人的積極引導與監督,常見于以下語境:
- 農業管理:如《後漢書》記載劉虞“勸督農植”,指勸勉百姓務農并監督生産。
- 政策實施:如《三國志》提到陸遜“勸督農桑”,即通過鼓勵與督促推動農業發展。
- 日常事務:如上級對下屬的指導,或長輩對晚輩的教導,既有勸誡又有監督。
3.曆史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古代典籍:
- 《後漢書·劉虞傳》:“時處處斷絶,委輸不至,而虞務存寬政,勸督農植。”
- 《三國志·吳志·陸遜傳》:“遜開倉穀以振貧民,勸督農桑,百姓蒙賴。”
4.現代意義
現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強調通過溫勸告與嚴格的監督結合,達到目标。例如:“管理者需勸督結合,提升團隊效率。”
總結來看,“勸督”融合了“柔性引導”與“剛性監督”,是古代漢語中體現管理與教育智慧的重要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布瓊布拉倡辯長江三角洲蟲蠧充衍大理丹靈滇緬公路刁唆蹀馬東事渎貨惡名放廢飛風附聲吠影負債累累肐胝兒雇募鼓鳍黑咕隆咚曷若和液黃毛丫頭昏家護送家訪假髻急杵及第成名階檐景觀距戰開耑琨庭壈坎梅實木稅南村唸唸呢呢佞宋主人牛皮筒牛轉草跑腿子抛漾橋托清唱青羊碁品容閱蕊宮傻蛋士節衰頽湯沐邑五曹無題(相見時難别亦難)哮唬熄火忻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