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項背。常喻前人的事迹和聲望。 清 葉燮 《原詩·外篇下》:“ 左思 、 鮑照 次之, 思 與 照 亦各自開生面,餘子不能望其肩項。”
“肩項”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ān xiàng,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字面指代
指人體的肩膀和頸項部位,常用于比喻責任、負擔或壓力。例如:“身肩重任”中的“肩”即承擔之意。
引申為前人事迹與聲望
在文學或曆史語境中,常通過“望其肩項”這一成語,表示後輩難以企及前人的成就或聲望。例如清代葉燮《原詩》中提到:“左思、鮑照次之,餘子不能望其肩項。”。
結構分析
由“肩”(承擔)和“項”(頸後部)組成,既指身體部位,也暗含“負重”的象征意義。
用法區别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原詩》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肩項是指肩部和頸部的連合處,也可以泛指肩部和頸部的整個區域。肩項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是形容一個人的肩部和頸部的區域。
《肩項》是由部首⺼ (肉)和部首⺶(羊)組成,總計6個筆畫。
肩項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漢語。其形狀與肩膀和頸部的連接處相似,因此被形容為肩項。
肩項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肩項」。
在古代漢字中,「肩項」這個詞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按照古時候的寫法,「肩項」的字形更加古樸而繁複。
1. 他扛起沉重的行李,飽受肩項的壓力。
2. 出于種種原因,她的肩項經常感到酸痛。
肩膀、頸部、肩胛骨、肩肌、頸椎
頸背、頸肩、肩頸
大腿、腰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