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然自得的意思、昂然自得的詳細解釋
昂然自得的解釋
自得:自己感到舒適。指大模大樣,滿不在乎的樣子。
詞語分解
- 昂然的解釋 .高傲貌。 唐 韓愈 孟郊 《鬥雞聯句》:“大雞昂然來,小雞竦而待。” 元 劉君錫 《來生債》第四折:“怎生見真佛昂然不拜?” 巴金 《春》十五:“他依舊闆着面孔坐了片刻,才推開椅子昂然地往他的
- 自得的解釋 自覺得意、開心意氣揚揚,甚為自得悠然自得。;;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詳細解釋.自己感到得意或舒適。《史記·管晏列傳》:“其夫為相禦,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三國 魏 嵇康 《與
網絡擴展解釋
“昂然自得”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其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指人表現出大模大樣、滿不在乎的樣子,帶有自滿或得意的态度。核心在于“自得”,即因自身狀态或成就感到舒適、滿足。
2.發音與出處
- 拼音:áng rán zì dé
- 出處:宋代歐陽修《與高司谏書》中的“反昂然自得,了無愧畏”,用于批評對方毫無愧意、洋洋自得的态度。
3.使用場景與示例
多用于描述人在獲得成就、滿足願望或面對質疑時表現出的自滿或傲慢,例如:“他考試得了第一後昂然自得,對同學的建議不屑一顧。”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洋洋得意、自鳴得意
- 反義詞:謙遜謹慎、惴惴不安
補充說明
該成語含一定貶義,使用時需注意語境。其形象化表達可通過“昂首挺胸、神情自若”的動作聯想。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背景,可參考歐陽修原文或權威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昂然自得(áng rán zì dé)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它表達了一個人自豪、得意的心态。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以及它的來源和一些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昂」的拆分部首是「日」,它的筆畫數是十一;
- 「然」的拆分部首是「火」,它的筆畫數是八;
- 「自」的拆分部首也是「自」,它的筆畫數是八;
- 「得」的拆分部首是「彳」,它的筆畫數是二。
來源:
《昂然自得》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四書集注》中,解釋為人得志而自得其樂的樣子。它後來演變成用來描述一個人因為自己的成就、優點或功績而感到自滿和驕傲的心态。
繁體寫法:
「昂然自得」的繁體寫法為「昂然自得」,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昂然自得」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形狀和意義仍然相似。
例句:
他在比賽中獲得冠軍後,昂然自得地站在領獎台上。
組詞:
昂首挺胸、昂揚、得意揚揚、得意洋洋
近義詞:
得意洋洋、高興得不行、自鳴得意
反義詞:
謙虛謹慎、自慚形穢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