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建節的意思、建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建節的解釋

(1).執持符節。古代使臣受命,必建節以為憑信。《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天子﹞乃拜 相如 為中郎将,建節往使。”《後漢書·寇恂傳》:“今天下初定,國信未宣,使君建節銜命,以臨四方,郡國莫不延頸傾耳,望風歸命。” 唐 時,節度使或經略使受任,皆賜旌節。後亦以指大将出鎮。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五:“﹝ 楊晟 ﹞除 威勝軍 節度使,建節於 彭州 ,撫綏士民,延敬賓客洎僧道輩。” 宋 劉克莊 《沁園春·送孫季蕃吊方漕西歸》詞:“争知道,向中年猶未,建節封侯。” 清 許承欽 《将相談兵歌題蔡懷真畫冊》:“相公昔為帝藩翰, 豫州 建節羅英雄。”

(2).樹立節操。 漢 王充 《論衡·齊世》:“有人于此,立義建節,實核其操,古無以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建節”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執持符節(古代使臣的憑信)

  1. 本義:指古代使臣受命時執持符節作為身份憑證,象征國家授權。例如:
    •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記載,漢武帝任命司馬相如為中郎将,“建節往使”西南夷,即持節出使。
    • 《後漢書·寇恂傳》提到“建節銜命,以臨四方”,描述使臣持節執行使命的場景。
  2. 引申義:唐代後,節度使或經略使受任時會被賜予旌節,因此“建節”也代指大将出鎮地方,如“建節封侯”即與此相關。

二、樹立節操

此含義強調個人品德的修養,指通過行為或态度彰顯高尚的節操。例如古籍中可能用“建節”表達對堅守氣節者的贊許,但具體用例較少見于經典文獻。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史學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建節

《建節》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建節》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建”和“節”兩個字組成。其中,“建”的拼音是jiàn,偏旁部首是“建”,總筆畫數是九畫;“節”的拼音是jié,偏旁部首是“⺊”,總筆畫數是十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軍事領域。指的是士兵在戰鬥過程中,堅守自己的理念、信仰,不背叛、不投降。建節體現了忠誠、堅定和勇敢的品質。

在繁體字中,“建節”則寫作「建節」。節是“節”的繁體字,表示同樣的意思。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康熙字典》中對“建”字有三種古字形,分别是「廴」、「廾」和「⺇」,而“節”字沒有古體字。

不僅是一個詞語,建節也可以作為動詞和名詞的組合。比如,“建立節約意識”表示培養節儉的觀念;“堅守建節”表示堅持忠誠的原則。

與“建節”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忠誠”、“忠貞”等。這些詞語都強調了一個人對自己身份或原則的堅守和忠誠。

與“建節”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叛逆”、“背叛”等。這些詞語表示違背自己應有的責任和義務,不守信用或不忠于自己的原則。

例句:
1. 他在面對困境時始終保持建節,沒有向敵人低頭。
2. 古代的武士視建節為生命的準則,絕不會背叛家族和主人。
3. 隻有具備建節的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