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閑情”。1.閑散的心情。 唐 皎然 《酬烏程楊明府華雨後小亭對月見呈》詩:“夜涼喜無訟,霽色搖閒情。” 宋 梅堯臣 《和公儀龍圖憶小鶴》:“閑情且與稻粱飽,寄語休将雞鶩驅。” 清 侯方域 《管夫人畫竹記》:“抑 文敏 夫婦借以寫其‘彼黍離離’之感耶?何其有閒情而為此也!” 趙樹理 《小二黑結婚》:“除了幾個老光棍,差不多都沒有那些閑情到 三仙姑 那裡去了。”
(2).指男女之情。 唐昭宗 《巫山一段雲》詞之二:“青鳥不來愁絶,忍看鴛鴦雙結。春風一等少年心,閒情恨不禁。” 元 仇遠 《閑居十詠》之四:“鶯花韋曲舊時遊,老去閒情已五休。” 朱祖謀 《望江南·雜題我朝諸名家詞集後》詞:“自是傷心成結習,不辭累德為閑情。”
“閑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閑散的心情
指悠閑、無瑣事煩擾的心境,常與“閑情逸緻”關聯。例如“夜涼喜無訟,霁色搖閑情”(唐·皎然詩),描述脫離俗務後的輕松狀态。
男女之情
在古典文學中,也特指風月之情。如唐昭宗詞中“春風一等少年心,閒情恨不禁”,暗含對情感的怅惘。
閑情不僅是“空閑”,更強調心無挂礙的自在狀态。如所述,真正的閑情是“身心和靈魂的隨性、自由”,需超越功利目的,僅為熱愛而存在。
“閑情”既可指具體情境中的悠閑心境,亦可隱喻含蓄的情感,其内涵隨時代與語境變化。若需查看更多詩詞用例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閑情是指心境甯靜、無拘無束、無所牽挂的狀态。它代表着一種閑暇、悠閑的心情,與煩憂憂愁無關,可以盡情享受當下的自在和愉悅。
閑情的拆分部首是門(門)和心(忄),分别位于左右兩邊。
閑情的總筆畫數為10畫,其中門部為3畫,心部為7畫。
閑情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易經·系辭傳》:“因為人在五情適物,所以事也有涉,事有涉,物之有感,物之有感,故生情。”閑情可以理解為擺脫了世俗瑣事的束縛,返璞歸真地回歸自然、享受生活。
閑情的繁體字為閒情。
古時候,閑情的寫法與現在相差無幾,隻是有時會将心部寫得更加簡化,例如以“忄”代替“心”,如閒情。
1. 閑情逸緻,悠然自得地享受着這美好的陽光下午。
2. 他閑情自在地漫步在花草叢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3. 這個周末,我找到了一片甯靜的地方,沉浸在閑情的世界中。
1. 閑情逸緻
2. 閑情雅緻
3. 閑情萬種
1. 閑適
2. 悠閑
3. 自在
1. 忙碌
2. 繁忙
3. 緊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