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適俗隨時的意思、適俗隨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適俗隨時的解釋

猶言順應時俗。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中》:“案 綽 文雖去彼淫麗,存茲典實,而陷於矯枉過正之失,乖夫適俗隨時之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適俗隨時是由“適俗”與“隨時”兩個詞語組合而成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指順應社會習俗和時代潮流,靈活調整自身行為以適應環境變化。以下從語義溯源、詞典釋義及文化内涵三方面闡釋:


一、語義分解與詞典釋義

  1. 適俗

    指適應社會風俗習慣。《漢語大詞典》釋“適”為“相合、順應”,“俗”即“風俗、習俗”。如《禮記·曲禮》所言“入國問禁,入鄉問俗”,強調尊重地域文化差異。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7年版)第10卷,第123頁。

  2. 隨時

    意為順應時勢發展。《古代漢語詞典》注“隨”為“跟從、順應”,“時”指“時局、時代”。如《周易·隨卦》:“隨時之義大矣哉”,主張審時度勢。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1452頁。

  3. 整體釋義

    二者結合後,強調個體或群體主動調整行為模式,以契合特定社會環境與時代要求,既包含空間維度(地域習俗),也涵蓋時間維度(曆史變遷)。

    參見:《中華成語大辭典》(崇文書局,2014年版)“適俗隨時”詞條。


二、文化内涵與哲學淵源


三、現代應用與價值啟示

在當代語境中,“適俗隨時”體現為:

權威參考:

語義解析參見《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文化闡釋援引《四書章句集注》《莊子今注今譯》;現代意義基于社會學“文化適應”理論(Berry, 1997)及管理學動态能力框架(Teece, 2007)。

網絡擴展解釋

“適俗隨時”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解釋

適俗隨時(拼音:shì sú suí shí)指根據時代潮流和社會習俗的變化,靈活調整自身行為或觀念,以順應時勢。核心含義強調“適應”與“變通”,即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與時俱進。


二、出處與背景

  1. 文獻來源:最早出自唐代史學家劉知幾的《史通·雜說中》,原文提到“乖夫適俗隨時之義”,批評某些做法違背了順應時俗的原則。
  2. 曆史語境:該成語常用于評價對時代趨勢的把握,尤其在文化、政策等領域需靈活調整時被引用。

三、結構與字義分析


四、用法與示例

  1.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或定語,用于描述處事策略。
    例句:“管理者需適俗隨時,才能應對市場變化。”
  2. 近義延伸:與“因時制宜”“隨俗浮沉”等成語含義相近,但更突出主動適應而非被動接受。

五、注意事項

該成語多用于中性或褒義語境,若涉及負面評價(如過度迎合流俗),常結合其他詞彙(如“矯枉過正”)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史通》相關章節或權威詞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鳌署百葉仙人繃子标新竪異常譚楚弄吳吹大慈大悲打合大竈地厘對着幹煩抱飛捷格物緻知光寵光輝官所故典寒鴻漢火橫馳禾三千胡厮哄緘保荊條摳門兒緑醅漫無止境慢谑美德名牒凝寂逆億炮火批鱗纰漏前襟情箋青野萋萋起征券商戎王使者散座善逝神出鬼沒舐癰吮痔水驿說千說萬庶威似乎肆然隧口趟土牛陶運薙工讬翰外商霧鱗雲爪遐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