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退屯的意思、退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退屯的解釋

猶退守。《宋書·索虜傳》:“虜退屯 土樓 ,又退還 滑臺 。”《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下》:“ 北漢 軍退屯 陽城 。” 明 于慎行 《穀山筆麈·夷考》:“ 回鶻 兵至 橫水 ,退屯 釋迦泊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退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退守,即軍隊或勢力在作戰中主動後撤并駐紮防守。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詞義

    • 拼音:tuì tún(注音:ㄊㄨㄟˋ ㄊㄨㄣˊ)。
    • 釋義:指軍事行動中從原陣地撤退并重新駐紮,以鞏固防線或調整戰略布局。
  2. 曆史引證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 《宋書·索虜傳》記載:“虜退屯土樓,又退還滑台。”
    • 《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下》提到:“北漢軍退屯陽城。”
    • 明代于慎行《谷山筆麈·夷考》中亦有使用:“回鹘兵至橫水,退屯釋迦泊。”。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退守、撤退、後撤。
    • 反義詞:進攻、進軍、攻占。
  4. 語境與用法
    該詞多用于描述古代戰争中的戰術調整,強調從進攻轉為防禦的軍事策略,常見于史書或曆史類文本。

如需進一步查閱原始文獻或例句,可參考《宋書》《新編五代史平話》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退屯

《退屯》是一個複合詞,由兩個漢字組成:
第一個字是“退”,部首為“辵”,拼音為“tuì”。它的筆畫數為5,偏旁部首為“辵”,意思是向後走。
第二個字是“屯”,部首為“山”,拼音為“tún”。它的筆畫數為4,偏旁部首為“屍”,意思是駐紮、停留。

來源

《退屯》此詞源自軍事用語,是指軍隊從戰鬥現場或駐地撤退或調離。通過撤退或調離,軍隊可以更好地重新部署、休整或轉戰他處。

繁體

《退屯》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退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退屯」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屯”字的古字寫法為“豚”,表示一種豬類動物。而後來,“豚”字的意義逐漸轉變成為“屯”字,從而表示駐紮、停留的意思。

例句

1. 在敵軍的猛烈攻擊下,我軍不得不臨時退屯以保全實力。
2. 為了迅速反應,我們需要有一個靈活的機動力,可以隨時退屯或進駐。

組詞

組詞:調退屯兵、應急退屯、迅速退屯。

近義詞

近義詞:撤退、撤軍、撤離。

反義詞

反義詞:進駐、駐紮、紮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