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寇掠的意思、寇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寇掠的解釋

侵犯劫掠。《後漢書·馮绲傳》:“ 武陵 蠻夷 悉反,寇掠 江陵 間, 荊州 刺史 劉度 、 南郡 太守 李肅 并奔走 荊 南,皆沒。”《周書·陳忻傳》:“ 魏孝武 西遷之後, 忻 乃于 辟惡山 招集勇敢少年數十人,寇掠 東魏 ,仍密遣使歸附。” 宋 蘇轍 《論前後處置夏國乖方劄子》:“秋冬之交,賊馬肥健,時出寇掠。”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六節:“ 突厥 所以經常寇掠 關中 ,目的在奪取 長安 積聚的財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寇掠(kòu lüè)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寇”和“掠”兩個動詞構成,核心含義指入侵并搶劫財物,多用于描述古代戰争或匪患中的暴力掠奪行為。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單字解析

  1. 寇(kòu)

    • 本義:入侵、侵犯。《說文解字》:“寇,暴也。從攴(pū),從完。”指持械暴力侵害。
    • 引申義:強盜、侵略者(如“倭寇”)。
  2. 掠(lüè)

    • 本義:搶奪、劫取。《說文解字》:“掠,奪取也。”強調以武力強奪財物。

二、合成詞釋義

寇掠 =寇(入侵) + 掠(搶劫)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寇掠:侵犯劫掠。多指敵軍或盜匪的暴力搶奪行為。”

    例證:《後漢書·南匈奴傳》:“匈奴數寇掠邊郡,焚燒城邑。”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寇掠:侵犯并掠奪財物。‘寇’為武力侵犯,‘掠’為強取。”

    例證:《資治通鑒·唐紀》:“吐蕃寇掠隴右,俘掠人畜萬計。”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編寫組. 《古代漢語詞典》[M]. 商務印書館, 2003.)


四、經典文獻用例


五、近義詞辨析

詞語 側重含義 差異點
寇掠 武裝入侵+暴力搶劫 強調外部勢力有組織襲擊
劫掠 強行搶奪財物 不必然包含入侵行為
剽掠 快速突襲式搶劫 側重行動迅疾

六、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曆史叙述、文學描寫或成語引用(如“寇掠四方”),日常口語已較少使用,但仍是理解古典文獻的關鍵詞彙。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釋義來源标注紙質權威辭書,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寇掠”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òu lüè,其核心含義是侵犯劫掠,特指外敵入侵或強盜掠奪的行為。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2. 結構與曆史用例


3. 使用場景


4. 近義詞與關聯詞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後漢書》《周書》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标準冰激淩丑裔賜蟒翠竹黃花豆腐皮兜馱二明匪服忿疾剛梗甘足臯薮焊喉黑緑何所不為激曆金錯刀金蓮花緊隣镌劖決羽賫助樂境連埒梨狗利捷麟斾龍草痲瘋明法審令泯靡墨鏡暖律庖宰披麻戴孝棋錯一着,滿盤皆輸绮繪清甽欽心岐陽之搜勸稼鵲面弓人果榮輝傻瓜蛋少先隊員沙筯稅俗黍絫書評束縧踏步床傥莽投稿脫甲畏怖侮辱險棧小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