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衰败的纲纪。《文选·陆云<大将军宴会被命作此诗>之四》:“頽纲既振,品物咸秩。” 刘良 注:“振,整也。言頽落纲纪既整,品物皆有次序。” 唐 李白 《明堂赋》:“廓区宇以立极,缀苍顥之頽纲。” 王琦 注:“《穀梁传疏》:上下无序,纲纪頽坏,故曰頽纲。” 唐 杨士勋 《<穀梁传>序》:“拯頽纲以继三五,鼓芳风以扇游尘。”
頽纲(tuí gāng)
释义
“頽纲”指衰败的纲纪或法度,形容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或制度体系因失修而崩塌、混乱的状态。“頽”意为倒塌、衰败,“纲”本指渔网的总绳,引申为事物的主干或核心准则,如“纲常”“纲纪”。该词多用于描述朝代末期、乱世中礼崩乐坏的社会景象,含强烈贬义。
出处与例证
古代文献:
近现代用法: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评秦汉制度时提及:“秦燔诗书,頽纲裂纪”,批判秦朝焚书坑儒导致文化纲常瓦解。
语义演变
“頽纲”属文言词汇,现代汉语中较少独立使用,但“纲纪颓废”“礼崩乐坏”等衍生表述仍常见于历史、文学评论,用以批判社会失序或道德沦丧。
近义词
学术参考
(注:因古籍原文需专业数据库支持,部分链接仅限机构使用,公众可参考纸质权威辞书。)
“頽纲”是汉语词汇,指衰败的纲纪(社会秩序或法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頽”同“颓”,意为衰败、坍塌;“纲”指总绳或事物的关键部分,引申为纲纪、法度。合称“頽纲”即指败坏的社会秩序或制度体系。
文献出处与用例
补充说明
该词多见于古代诗文,强调对混乱秩序的批判与重建愿望,如“振頽纲”即整顿衰败的纲纪,恢复社会规范。
矮小精悍暴躁如雷爆杖本相布袋木偶补阙挂漏禅户尘至赤泥酬诘聪明绝世待替东龟遁世绝俗芳乐苑放龙入海返视费想風概拊背搤吭光盘轰隆轰隆华彦钧互通有无禁里枯涧离忧旅殡门限冥配冥镪摸金暖炉毗卢晴川情人节取扰弱不好弄濡须三忘市爱手诲説的比唱的还好听岁聿其莫琐啬檀君探狱讨扑梯登题署同揆为德不卒文园伍潮无盐子污潴下晌西皞心存目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