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膽戰心驚的意思、膽戰心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膽戰心驚的解釋

(1) [horribly frightened;be panic-stricken;have one's heart in one's boot] 戰:通“顫”,發抖。形容害怕之極

三藏見說又膽戰心驚,不敢舉步。——《西遊記》

(2) 亦作“膽顫心驚”

詳細解釋

形容非常害怕。《西遊記》第五八回:“那獼猴聞得 如來 説出他的本象,膽戰心驚,急縱身,跳起來就走。” 碧野 《富春江畔·“冰壺”與“雙龍”》:“我們沿着洞壁往下走,手扶欄杆,探步石級,膽戰心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膽戰心驚是一個漢語成語,字面意為“膽在顫抖,心在驚恐”,形容人因極度恐懼而全身發抖、心神不甯的狀态。該詞最早見于元代戲曲作品,如關漢卿《魯齋郎》中“我恰便是履深淵,把不定膽戰心驚”,後經明清小說(如《西遊記》第三十回“那魔王膽戰心驚”)廣泛使用,逐漸定型為現代常用成語。

從詞義結構看:

  1. 膽戰:指膽囊因恐懼而顫抖,體現生理反應。《漢語大詞典》指出,古人認為膽主決斷,膽顫即喪失勇氣。
  2. 心驚:描述心理層面的恐慌,《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為“内心極度不安”。

該成語多用于書面語及正式場合,例如描述面對災難、危機時的心理狀态。其近義詞包括“心驚肉跳”“魂飛魄散”,反義詞則為“鎮定自若”“面不改色”,《中華成語大辭典》将其歸類為“心理活動類”四字格成語。

語言學家王力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強調,該成語通過“膽”與“心”的器官聯動描寫,生動呈現了恐懼的多維度體驗,屬于漢語“身心互喻”的典型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膽戰心驚”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dǎn zhàn xīn jīng,形容極度害怕、恐懼的心理狀态,常用來描述人在面對危險、壓力或突發狀況時的強烈不安情緒。


結構與字義解析


用法與例句

  1. 作謂語
    • 例:深夜獨行時,聽到身後腳步聲,他頓時膽戰心驚。
  2. 作定語
    • 例:這場膽戰心驚的經曆,讓他再也不敢獨自探險。
  3. 作狀語
    • 例:她膽戰心驚地推開了那扇吱呀作響的老門。

近義詞與反義詞


應用場景

  1. 危險情境:如遭遇自然災害、意外事件時的心理描寫。
  2. 高壓環境:如考試、演講前的緊張情緒。
  3. 文學描寫:小說或散文中渲染緊張氛圍,增強感染力。

注意點

别人正在浏覽...

百裡君闆齒包産到戶寶守兵将采掇熾爨滇海钿合端由梵言焚蕩粉骨捐軀凫鴨公功古詩害處含毫橫眉冷對千夫指和衆機劇金桃今雨嫉怨捐瘠劇秦跨坐掠子亮濟龍鳳餅巒岏縷說買棹罵辱每日蒙館門阃黾媒猱雜青葑衢衖繞搭日落千丈紹複使長史贊適軄十洲三島守約施搏受直水钹碩麗束脩羊筍兒拳陶車通理銅磚未一僞作邪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