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典質的意思、典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典質的解釋

[mortgage] 典押。以物為抵押換錢,可在限期内贖回

詳細解釋

以物為抵押換錢,可在限期内贖回。《舊唐書·盧群傳》:“﹝ 盧羣 ﹞先寓居 鄭州 ,典質良田數頃。及為節度使至鎮,各與本地契書,分付所管令長,令召還本主,時論稱美。”按,此言接受典質。《金史·太宗紀》:“先帝以同姓之人有自鬻及典質其身者,命官為贖。” 清 沉複 《浮生六記·閑情記趣》:“餘夫婦居家,偶有需用,不免典質,始則移東補西,繼則左支右絀。” 夏衍 《走過來的道路》:“我出身在一個沒落了的小地主的家庭,三歲喪父,窮困到靠典質和借貸度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典質”是漢語中表示財物抵押行為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以物品作為擔保換取資金,并約定贖回條件”。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解釋,“典”指将物品抵押以借款,“質”則強調以物為擔保的借貸關系,兩字組合後專指通過抵押實物獲取臨時資金的行為。

從曆史語言使用角度看,“典質”可追溯至漢代民間經濟活動,《漢書·食貨志》記載民間“以物質錢”的慣例,後逐漸形成“典當”行業的雛形。該詞在《唐律疏議》中已有明确法律定義,規定質物需立契約為憑。現代法律體系下,《典當管理辦法》第三條将典質行為界定為“當戶将其動産、財産權利作為當物抵押給典當行,交付一定比例費用,取得當金,并在約定期限内支付當金利息、償還當金、贖回當物的行為”。

在詞語構成方面,“典”含典當、抵押之義,“質”取質押、擔保之意,二者并列構成同義複合詞,強化了以物換資的契約屬性。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被歸入經濟行為類詞彙,常與“質押”“抵押”構成近義詞群。

網絡擴展解釋

“典質”是漢語中一個曆史悠久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以物品作為抵押換取錢財,并約定在限期内贖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1. 核心概念
    指将財物抵押給他人換取資金,雙方約定在一定期限内可贖回原物。例如《浮生六記》中提到“偶有需用,不免典質”,即通過抵押應急。

  2. 詞義分解

    • 典:指典當行為,即暫時轉讓物品使用權以換取資金。
    • 質:指質押擔保,強調抵押物的信用屬性。

二、曆史背景與用法

  1. 起源與發展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朝時期,當時寺廟經營“典質”業務,辦理抵押和質押放款,成為早期金融機構的雛形。

  2. 文獻用例

    • 《舊唐書》記載盧群“典質良田數頃”,說明唐代已廣泛用于土地抵押。
    • 清代沈複《浮生六記》中描述家庭經濟困難時使用典質,反映其在民間的實用性。

三、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典質”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表述,實際經濟活動中更常用“抵押貸款”“典當”等詞彙。需注意:典質與普通買賣不同,抵押物所有權未轉移,贖回權是核心特征。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金融制度,可參考《中國金融史》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捭阖百兩金壩子播精部帖餐風宿水塵事春司出谒打齁禱求東蹓西逛乏窘反跌肥膌槁瘁漢緒嗥叫嚎喪駕肩接武機畫經手九泉開禁魁能闌入流祉螺絲釘芒鍼馬蚈貊弓南去北來内誠尼菴女孫旁注棚戶翩翩起舞貧患潛居氣意認打瑞雲三怨成府神裁深耕深文曲折折幹熟睡所體天崩地裂田墅天足瓦盎畏難文社鮮扁先驅蝼蟻襲掠心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