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提參的意思、提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提參的解釋

猶彈劾。《紅樓夢》第一○二回:“隻怕是謡言罷……那裡有做了親戚倒提參起來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提參"是一個古語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其核心含義指檢舉、彈劾或向上級舉報告發官員的過失或罪行。該詞由"提"(提出、檢舉)和"參"(參奏、彈劾)組合而成,主要用于古代官場語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提參(tí cān)

指官吏向上級或朝廷檢舉、彈劾同僚或下屬的過錯或違法行為。

示例:

"禦史風聞其事,即行提參。"(禦史聽聞此事後,立即進行彈劾。)


二、曆史用法與語境

  1. 監察制度中的術語

    明清時期,監察禦史、按察使等官員若發現地方官吏渎職、貪腐,可"提參"其罪狀,奏請朝廷懲處。此過程需提交書面彈劾文書("參本"),列明罪證。

    來源:張晉藩《中國監察法制史稿》第三章(中華書局,2007年)。

  2. 與"彈劾"的區别

    "提參"強調啟動檢舉程式,而"彈劾"更側重正式指控行為。例如:

    "先提參其失職,再具本彈劾。"(先檢舉其失職,再正式上奏彈劾。)

    來源:《古代官制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第412頁。


三、現代演變與使用

現代漢語中,"提參"一詞基本被"檢舉""舉報""彈劾"等替代,僅見于曆史文獻或仿古表述。例如:

"清代科道官提參權極重,可制約地方大員。"

來源:白鋼《中國政治制度通史·清代卷》(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205頁。


四、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6卷,第123頁):

    "提參:猶彈劾。向上級告發官吏罪狀。"

  2.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88年):

    "提參:檢舉參劾。明清官場用語。"


"提參"是古代官僚體系中特有的監察術語,指向朝廷舉報告發官吏罪責的行為,具有強烈的制度性與曆史性。其現代意義已淡化,研究時需結合具體曆史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提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一、基本釋義

拼音:tí cān
核心含義:指“彈劾”,即對官員或行為不當者進行檢舉、揭發。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二、出處與例證

典型出處:
《紅樓夢》第一〇二回中提到:“那裡有做了親戚倒提參起來的?”。此處的“提參”即指因親屬關系而彈劾,暗含對官場規則的諷刺。


三、構詞解析


四、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代官場或文學作品中,描述對官員過失的檢舉行為。現代語境下可結合曆史文獻或仿古表達使用,日常交流中更常用“舉報”“檢舉”等詞替代。


五、注意事項

别人正在浏覽...

愛恩百末邊氛敝衣粝食不刊倡率裳衣長音塵沙齒齒搭面蕩漾箪笥弟晜恫懼飜黃倒皂飛黃風簡福鄉共硯席姑嘬還腳皓腕賀遷阖扇環攻護領家次椒房殿截絕井圃觖如巨公軍官寬征柳梢青流瑕利用厚生碌亂磨娑佩珠普請切須起節企竦纴織桑穰閃朒私勞弢斂陶埏塗迹土軍萬金萬品完善灣頭蝸旋仙音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