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頽圮的意思、頽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頽圮的解釋

1.坍塌。 宋 郭彖 《睽車志》卷一:“暮抵一古廢蘭若,相與投宿,墻屋頽圯,寂無人聲。”《明史·畢懋康傳》:“二閘創自 永樂 初,日久頽圮,急宜修複。” 阿英 《津平日記選》:“屋似前 民國 所建,已頹圮。”

2.敗壞。 唐 羅隱 《讒書·梅先生碑》:“ 漢成帝 時,綱紐頽圮,先生以書諫天子者再三。” 宋 梅堯臣 《吊李膺辭》:“痛 漢 綱之頽圮兮,又何毀乎賢哲。” 宋 朱熹 《山北紀行》詩:“百世踵謬訛,彜倫日頽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頽圮"(tuí pǐ)是一個漢語詞彙,由“頽”(同“頹”)和“圮”兩個字組合而成,主要形容建築物或事物因破敗而倒塌、毀壞的狀态。以下是其詳細釋義及權威解析:


一、字義分解

  1. 頽(頹)
    • 本義指倒塌、崩壞,引申為衰敗、萎靡。
    • 《說文解字》:“頹,下墜也。”
    • 指毀壞、坍塌,特指土木結構的傾覆。
    • 《爾雅·釋诂》:“圮,毀也。”

組合義:形容建築或事物因年久失修、外力破壞而倒塌破敗的景象。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頽圮:倒塌;毀壞。多指建築物。”

    例:清·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城郭頽圮,宮室傾覆。”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頹圮:坍塌;破敗(多指建築物)。”

    例:老屋久未修繕,已然頹圮。

    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

  3. 《辭源》(修訂本)

    “頽圮:傾毀。圮,毀也。”

    引《詩經·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鄭玄箋:“喻諸侯相侵,王綱頹圮。”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


三、文學經典用例

  1. 《詩經·小雅·十月之交》

    “百川沸騰,山冢崒崩……天命不徹,我敢不懲?”

    鄭玄箋注以“王綱頽圮”喻周王室統治的崩壞。

  2. 魯迅《野草·墓碣文》

    “……于浩歌狂熱之際中寒;于天上看見深淵……惟此頽圮的墓碣,剝落殆盡。”

    以“頽圮”象征精神廢墟與時代衰敗。


四、引申義與文化内涵


五、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商務印書館, 2016.
  3.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辭源》(修訂本)[M]. 商務印書館, 2015.
  4. 鄭玄(漢). 《毛詩鄭箋》[M]. 中華書局, 2016.

(注:部分古籍原書鍊接需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獲取,此處僅标注出版社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頽圮”是“頹圮”的繁體寫法,其中“頹”指衰敗、崩塌,“圮”(pǐ)意為塌壞或斷絕。兩字組合後,詞義如下:

  1. 字義解析

    • 頹:本義指倒塌(如“頹牆”),引申為衰敗、萎靡(如“頹廢”)。
    • 圮:特指建築倒塌(如“橋梁傾圮”),也指破裂、斷絕(如“分野殊異,遂用圮絕”)。
  2. 整體含義
    形容事物因衰敗而損毀,既可用于具象事物(如建築坍塌),也可用于抽象層面(如文化、精神的破敗)。
    例句:古寺年久失修,牆垣頽圮,雜草叢生。

  3. 應用場景

    • 文學描寫:常用于詩詞或散文中渲染蒼涼氛圍(如“頽圮的城樓訴說着曆史的滄桑”)。
    • 曆史評述:描述文明、制度的衰亡(如“禮崩樂壞,王朝頽圮”)。

該詞多見于書面語,需根據語境區分具體指代對象。

别人正在浏覽...

半大襃女奔泷孛羅沖寒祠屋當着不着跌成杜遏兒歌防喪飛軒俸廉浮涼鈎端乖越關系說棍棒過河卒子鶴觀佷戾何足介意洪算環路降乩蹇澀教書匠燋夭謯娽決策學寇逼曠漠貓兒眼麪醬年深月久膩香潘安淺誕汧雍樵海清猿侵淫曲江會日陽如願三世誓券庶殷缌缞送盤松珠探水添枝增葉委托書無是公相謗相疇獻納院小阜俠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