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附辭會義的意思、附辭會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附辭會義的解釋

謂使文辭前後聯貫,使各段含意合于全篇主旨。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附會》:“是以附辭會義,務總綱領驅萬塗於同歸,貞百慮於一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附辭會義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成語,主要從古典文論角度闡釋文學創作中形式與内容的辯證關系。其釋義可分層解析如下:


一、字義解析

  1. 附辭

    指修飾文辭、錘煉語言形式。“附”有依附、修飾之意,“辭”即文辭表達。強調通過精煉的文字技巧傳達思想,如《文心雕龍》所言“錘字堅而難移”的語言錘煉過程。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9卷“附”字條。

  2. 會義

    “會”意為領會、融合,“義”指思想主旨或深層内涵。要求創作者在形式表達中滲透對主題的深刻把握,實現“義生文外”的含蓄境界。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3年,第628頁“會”字條。


二、整體釋義

該成語強調文學創作需兼顧形式與内容的統一:


三、古典文論中的運用

在劉勰《文心雕龍·附會》中,該詞被系統闡釋為創作方法論:

“附辭會義,務總綱領,驅萬塗于同歸,貞百慮于一緻。”

意指整合文辭與思想時需抓住核心綱領,使繁雜内容歸于統一主旨。此理論深刻影響了後世“文質彬彬”(《論語》)的審美觀。

來源:劉勰《文心雕龍譯注》,周振甫注,中華書局,1986年,第458頁。


四、現代引申與用例

當代語境中,“附辭會義”可擴展至跨領域表達藝術: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
  2. 劉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龍譯注》,中華書局
  3. 章學誠《文史通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4.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5. 《中國文學批評術語辭典》,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附辭會義”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文學創作或文章結構的讨論中,強調文辭與主題的統一性和連貫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背景

構成解析

  1. 附辭:指将文辭依附于内容,注重語言表達的邏輯性。
  2. 會義:指整合各段落的含義,确保全篇主旨統一。

應用場景

擴展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心雕龍》中的相關理論,中的詳細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百福具臻白山水電站拔十失五罷謝備查不能推出不訾采蕨禅子成雙成對傳家寳春怨詞指大溜洞悟繁緑發屋飛花狗仔隊鼓劍郭泰碑銘橫烈荷繦花絮輝榮互助社艱閡焦衰矯邪歸正叫做兢懼蕨類植物絕色佳人駿馭拘绁考查可風老境鹿爪馬王堆漢墓钼鋼内用窮雉權術衢柯融會燒紙生光什器授柄于人受教授首樞幹歲俸騰厲體檢萬福王車晩晩微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