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順從帖伏。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别集·象油》:“ 燕京 昔有一雄象,甚大,凡傷死數人,官吏欲殺之,不得已乃明其罪,象遂弭帖就殺。” 清 趙翼 《行圍即景·套駒》詩:“握鬃伏鬣何晏然,銜勒早向駒口穿,纔穿便覺氣降伏,弭帖隨人為轉旋。”
“弭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順從、降伏,通常用于描述人或動物因外力或威懾而表現出的馴服狀态。以下是具體解釋:
弭帖是一個漢字詞語,拼音為mǐ tiē,意思是平息、解除煩惱、消除不安。它表示消除困擾、平複心情的意思。
弭帖這個詞,由“戈”和“巾”兩個部首組成。
它一共由11個筆畫組成,其中“弓”部分是3畫,“戈”部分是4畫,“巾”部分是3畫,總計為11畫。
弭帖是一個由繁體字演變過來的簡化字。在簡化字規範推行前,它的繁體寫法是“彌帖”。
在古代,弭帖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它的舊字體寫作“靡”、“脒”、“彌”等。不過,現在我們通常使用現代化的簡化字來表達弭帖的意思。
1. 最近工作壓力大,我需要找些方法來弭帖一下。
2. 這本書的内容非常舒緩,讀了之後能讓人感到弭帖。
1. 安帖: 意思是平安、安心。
2. 撫帖: 意思是安撫、慰藉。
3. 寬帖: 意思是寬慰、寬解。
1. 撫慰: 意思是安慰、安撫。
2. 消除: 意思是解除、除去。
3. 平息: 意思是平靜、平複。
1. 煽動: 意思是激起、引起。
2. 鼓吹: 意思是宣揚、鼓動。
3. 激怒: 意思是激起憤怒、惹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