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妳媼”。乳母。《晉書·桓玄傳》:“妳媪每抱詣 溫 ,輒易人而後至。雲其重兼常兒。” 南朝 梁 武帝 《孝思賦》序:“年未髫齔,内失所恃。餘喘竛竮,嬭媪相長。”《陳書·王固傳》:“ 固 以 廢帝 外戚,妳媪恒往來禁中。”
“嬭媪”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詞彙,其含義需拆分解析:
“嬭”的含義
讀作nǎi,是“奶”的異體字,主要有兩種含義:
“媪”的含義
讀作ǎo,泛指老年婦女。《說文解字》釋為“女老稱”,如《聊齋志異·馎饦媪》中“媪”即指煮面片的老婦人。
組合後的可能意義
使用提示
該詞在古籍中極少單獨出現,若需準确釋義,建議結合上下文(如文獻出處、句子結構)進一步分析。
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說文解字》等工具書,或提供具體語境以便更精準解答。
《嬭媪》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女仆、婆婆或母親,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文言文中,表示對婦女的稱呼。
《嬭媪》的拆分部首為"女",表示與女性相關。它一共由15筆組成,需要按照正确的書寫順序依次書寫。
《嬭媪》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是漢字的一種變體,出現于古時的文獻中。古代的一些家書、書信和史書中經常使用這個詞,用來表示女傭、女仆的意思。
《嬭媪》一詞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娘媪」。
在古代,“嬭”和“媪”也常常寫作“㚂”,與現代異體字“奶”類似。在古代的字典和文獻中,這三種寫法都可以見到,但現代常用簡化字“嬭媪”。”
1. 那個嬭媪一直忠心為我母親服務了二十年。
2. 嬭媪孝敬她的公婆,一直都備受贊賞。
組詞:女嬭、嬭仆、嬭奴、嬭媪。
近義詞:女仆、傭人。
反義詞:主婦、女主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