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頭面禮足的意思、頭面禮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頭面禮足的解釋

以頭親尊者之足。為佛教的最敬禮。 晉 法顯 《佛國記》:“ 瞿摩帝 中是大乘學,王所敬重,最先行像……像去門百步,王脫天冠,易著新衣,徒跣持華香,翼從出城迎像,頭面禮足,散華燒香。”《大智度論》卷十:“問曰:‘應言禮,何以名頭面禮足?’答曰:‘人身中第一貴者頭,五情所著而最在上故;足第一賤,履不浄處最在下故。是故以所貴禮所賤,貴重供養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頭面禮足"是一個源自佛教典籍的漢語詞彙,用于描述一種表達極度虔誠與恭敬的禮拜儀式。其核心含義如下:

一、 詞義解析

  1. "頭面":指人的頭部和面部,代表禮拜者最尊貴、最頂端的身體部分。
  2. "禮足":指禮拜對方的雙足。在古印度文化及佛教傳統中,雙足(尤其是尊長、聖者的雙足)被視為非常神聖的部位。
  3. 整體含義:合起來,"頭面禮足"意指禮拜者以自己最尊貴的頭部和面部,去接觸或禮拜對方(通常是佛、菩薩、高僧大德或父母師長)最卑下的雙足。這是一種象征徹底放下自我、表達最高敬意與歸依的禮節。

二、 具體動作與象征

三、 應用場景 "頭面禮足"主要用于佛教的宗教實踐和特定的尊師重道場合:

  1. 禮佛/禮菩薩:佛教徒在佛像或菩薩像前行最虔誠的頂禮時,常行此禮。
  2. 禮拜高僧大德:弟子或信衆向具德的上師、長老表達最深敬意時。
  3. 經典記載:在佛經中,常描述弟子、菩薩或天人向佛陀行"頭面禮足"之禮,以示對佛陀無上智慧的敬仰和感恩。例如《妙法蓮華經》中多次出現此禮。
  4. 表達至誠感恩:在極少數極其隆重的世俗場合(如對再生父母),也可能用此禮表達無以複加的感激之情,但這在現代社會已非常罕見。

四、 與"頂禮"的關系 "頭面禮足"是佛教"頂禮"(五體投地禮)中最恭敬、最完整的形式。标準的頂禮包含以額、雙手、雙膝觸地,"頭面禮足"則更強調将頭面置于對方足下這一極具象征意義的動作,是頂禮的深化和極緻表現。

權威性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頭面禮足”是佛教中的最高敬禮形式,其含義和背景可歸納如下:

  1. 字面含義
    指以頭觸地、以面貼地,最終用頭頂觸碰尊者(如佛、菩薩或高僧)的足部,表達極緻的謙卑與恭敬。

  2. 宗教意義
    這一禮儀體現了佛教中“以尊頂敬卑足”的哲學思想。《釋門歸敬儀》解釋:“以我所尊(頭頂)敬彼所卑(足),禮之極也”,象征破除我執、完全臣服的修行心态。

  3. 具體動作
    需跪伏于地,雙手掌心向上承接尊者雙足,額頭輕觸其足背,過程中保持身心專注謙恭。

  4. 曆史淵源
    部分典籍提到其可能起源于古代官員朝見君王時的禮儀(獻頭、面、足表敬意),但主要被佛教吸收并賦予宗教内涵。

  5. 應用場景
    常見于佛經記載的禮佛儀式,如晉代法顯《佛國記》描述國王迎佛像時“頭面禮足,散華燒香”。現代佛教徒頂禮經書時也會沿用此禮,象征對佛法的尊重。


提示:如需了解具體儀軌或不同佛教流派中的差異,建議參考《大智度論》《釋門歸敬儀》等經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版次本種表征補帄參觀長休扯淡侈僭彫锼丁奴獨沉棐忱伏而咶天凫鴨撫有撫輿宮徵溝壍瓜分湖海架梁蕉衫佳品嘉魚緝裁解究肌肌口信刳斮來物憐養立幅六蜚媚妩墨玉蓬沓破家為國堡聚謙柄傔仆千溢筌箵生設試守私仇四新窣勃野踏袎天根挺确停屬頽山托息土紙嵬岸文心雕龍獻羔香門骁桀西方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