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勇猛兇暴。 清 王韬 《甕牖馀談·賊中悍酋記》:“ 曾天養 , 廣東 人,驍桀敢死。” 清 楊士達 《與某參贊論海疆機宜書》:“沿海水勇,多驍桀之徒,熟悉風土,深知水性。”
(2).勇猛兇暴的人。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八:“擇驍桀 夏逢龍 等五十人為撫标親兵。”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各營所撤隨征鄉勇……皆驍桀亡命,無家可歸,多勃鬱山澤間。”
骁桀(xiāo jié)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言色彩的複合詞,主要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勇猛出衆、桀骜不馴的特質。其含義可從字源和用法兩方面解析:
骁(xiāo)
本義指強壯剽悍的良馬(《說文解字》:"骁,良馬也"),引申為勇猛矯健、果敢善戰。如《後漢書》載:"光武舍中兒犯法,祭遵格殺之。帝怒,收遵。主簿陳副谏曰:‘明公常欲衆軍整齊,今遵奉法不避,是教令所行也。’帝乃贳之,以為刺奸将軍。謂諸将曰:‘當避祭遵!吾舍中兒犯法尚殺之,必不私諸卿也。’" 其中"骁将"即指勇猛之将。
桀(jié)
原指雞栖的木樁(《說文》:"桀,磔也"),後假借為"傑"(傑),表示才能超群、特立獨行。如《詩經·衛風》:"伯兮朅兮,邦之桀兮","桀"即指傑出之士。
"骁桀"屬同義複用結構,強調雙重特質:
例:《明史·常遇春傳》贊其"骁桀絕世,摧鋒陷陣,所向必克"。
例:清代筆記《嘯亭雜錄》載某将領"性骁桀,每戰必先登,然頗倨傲忤上"。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對武将或豪俠的描寫,現代漢語已罕用。需注意其文言色彩,避免在口語或普通書面語中隨意使用。
參考文獻
“骁桀”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āo jié,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析:
該詞在曆史文獻中多用于描述武力出衆但性情暴烈的人物,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若用于名字,需注意其潛在的負面含義。
奔牛黪衣乘軒鶴乘雲行泥馳突敕谕出人意外擔保擔承倒箱會都中紙貴頓腳捶胸軃避帆布放聲反書宮醪寡能國雠衡陽雁斷花信儉恭徼亂攪屎棍季報錦帷九運空妙類新星變星良正漫幻冒煙木鈎子排袅蒲桃碁布星羅奇花名卉旗麾奇離輕口薄舌趨炎附熱日力軟怯三尺童子神應四國探索髫童土霸王推政脫珥玩話頑皮賴骨慰存危榭無功受祿吳棉賢助邂逅謝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