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儉靜的意思、儉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儉靜的解釋

謂恬靜寡欲。 唐 李廓 《上令狐舍人》詩:“近來唯儉靜,持此答深知。”《新五代史·楊邠傳》:“ 邠 為人頗儉靜。” 明 李東陽 《淡軒記》:“且君以其身教於其家,故其子 縝 為工部都給事中,文學論議表見於世,而持身儉靜有家法,其得乎澹之義者為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儉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恬靜寡欲”,常用于形容人淡泊平和、不慕物質的生活态度或性格特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詞由“儉”與“靜”組合而成:

    • 儉:指生活節儉,不奢侈,與“奢”相對(如“勤儉建國”)。
    • 靜:指心境安甯、平和,無紛擾。 合指通過節制欲望達到内心的平靜與超然,體現對物質追求的淡泊。
  2. 出處與用法
    該詞多見于古典文獻與曆史記載:

    • 唐代詩人李廓在《上令狐舍人》中以“近來唯儉靜”表達友人淡泊自守的品格;
    • 《新五代史》用“為人頗儉靜”描述楊邠簡樸甯靜的為人;
    • 明代李東陽的《淡軒記》進一步以家風傳承的角度闡釋這一特質。
  3. 結構解析
    該詞屬于并列式複合詞,“儉”與“靜”在語義上相輔相成,既強調外在行為的節制,又突出内在心性的平和,整體體現中國傳統哲學中“克己複禮”的修身理念。

提示:該詞在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古文分析或曆史人物評價中。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全唐詩》《新五代史》等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儉靜的意思

"儉靜"是一種生活态度,指的是節儉和安靜。儉指節約、節儉,靜指安靜、甯靜。儉靜的人通常注重節制和克制,追求簡樸和清淨的生活方式。

儉靜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儉靜的拆分部首:儉(人字旁部首)+青(一)。儉的筆畫數為9,靜的筆畫數為8。

儉靜的來源

"儉靜"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左傳·成公二年》。在這篇古代史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成公劉之婦有不儉齊者,未嘗聞樂以修好,而以自蔚也。有會于亳,北風誅而從其母歸。大子聞之,曰:“嬰聞母之好士,将無儉乎?”" 這裡的"不儉"就指的是不節儉。隨着時間的流逝,"儉靜"逐漸被人們引申為一種生活美德。

儉靜的繁體

儉靜的繁體字為儉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儉靜"的寫法可能會有所差異。例如,"儉"的舊寫法為"儉","靜"的舊寫法為"靜"。

儉靜的例句

1. 她過着儉靜的生活,從不鋪張浪費。

2. 這個寺廟讓人感到甯靜儉樸,散發着一種宗教的氛圍。

儉靜的組詞

1. 儉樸:指生活簡單、節儉樸實。

2. 儉省:指在花費和開支上節衣縮食,過着節省的生活。

3. 甯靜:指環境安靜、沒有嘈雜的狀态。

4. 清淨:指幹淨整潔,沒有雜物和噪音。

儉靜的近義詞

1. 簡樸:指樸實、簡單,不追求奢華和豪華。

2. 節約:指節省、節約資源、不浪費。

儉靜的反義詞

1. 奢華:指奢侈、過分奢華,不節制。

2. 喧嚣:指喧鬧、嘈雜,沒有安靜和甯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