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曹丕的意思、曹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曹丕的解釋

曹丕(187-226) : 即“魏文帝”。三國時魏國的建立者、文學家。字子桓,谯縣(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次子。曹操6*死後襲為魏王。推行九品中正制,确立和鞏固士族門閥在政治上的特權。公元220年代漢稱帝,都洛陽(今屬河南),國號魏。愛好文學,詩歌創作和文學理論都有成就。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曹丕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三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魏國開國皇帝(220年-226年在位)。從漢語詞源學角度解析,"丕"在《說文解字》中釋作"大也",象形字取意"胚胎初萌之态",喻指開創性功業。作為谯郡曹氏嫡長子,其名承載着家族對"丕顯祖德"(光大祖先功業)的期許,該典故出自《尚書·康诰》。

在文學領域,曹丕确立了中國文學批評史裡程碑,所著《典論·論文》首倡"文章經國之大業"的文學觀,該論斷被《中國文學發展史》列為建安文學理論核心。其《燕歌行》作為現存最早的完整七言詩,在《詩品》中被鐘嵘評為"便娟婉約,能移人情"。

政治方面,曹丕通過九品中正制重構官僚體系,該制度在《通典·選舉典》中記載為"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選"。其受禅建立的魏國政權,被陳壽在《三國志·魏書》中認定為"漢魏禅代,天人之望"的合法政權更疊。

網絡擴展解釋

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三國時期魏國的開國皇帝(220年-226年在位),史稱魏文帝。以下是關于他的詳細解釋:

一、身份背景

曹丕是曹操與卞夫人的長子,出生于沛國谯縣(今安徽亳州)。他自幼文武兼修,八歲能文,善騎射,博覽群書。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被立為魏王世子,220年曹操逝世後,繼任魏王并受漢獻帝禅讓稱帝,建立曹魏政權。

二、政治成就

  1. 推行九品中正制
    采納陳群建議,确立以家世、才德為核心的選官制度,鞏固士族門閥特權,影響魏晉南北朝數百年政治格局。
  2. 統一北方與邊疆治理
    在位期間平定青州、徐州割據勢力,擊退鮮卑侵擾,恢複漢朝對西域的管轄,并與匈奴、氐、羌等民族修好。
  3. 強化中央集權
    頒布《禁婦人與政诏》,限制外戚幹政,确立君主專制制度。

三、文學貢獻

  1. 文學創作
    擅長詩賦,代表作《燕歌行》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完整七言詩,另有《典論·論文》開創文學批評先河。
  2. 編纂典籍
    主持編修《皇覽》,為中國首部類書,推動文獻整理。

四、曆史評價

曹丕集政治家與文學家于一身,其統治終結了東漢政權,開啟三國鼎立時代。他推行的制度深刻影響後世,文學成就亦為建安文學代表,與曹操、曹植并稱“三曹”。

以上信息綜合自權威曆史資料及文學研究,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三國志》《典論》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敖慢岑寂長永誠志丑扇春梢翠佩代漏龍當緊導非電瓶車唔哚铎舌腐腸賊杠頭高壓脊高郵鼓秋還旋龢鵲壑舟華盛頓會議畫旨蔣經國絞紛解駮借代階序金華仙伯金蛇進忠饑疫麇獐拘文刻割蠟屐戀豆兩市連軸轉陵架梅首猛暴悶騰騰腼貌冥虛潘陸顔謝曲線三折肱三鬃善治善能世臣順道者昌,逆德者亡疏剔四甲天殺的提筆頭鵞燕駝囊聞義相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