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的意思、曹丕的詳細解釋
曹丕的解釋
曹丕(187-226) : 即“魏文帝”。三國時魏國的建立者、文學家。字子桓,谯縣(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次子。曹操
6*死後襲為魏王。推行九品中正制,确立和鞏固士族門閥在政治上的特權。公元220年代漢稱帝,都洛陽(今屬河南),國號魏。愛好文學,詩歌創作和文學理論都有成就。
詞語分解
- 曹的解釋 曹 á 等,輩:爾曹(你們)。吾曹。 古代分科辦事的官署:部曹(中國明、清兩代各部司曹的通稱,源于漢代曹史的簡稱,相當于郡守的總務長)。 訴訟的原告、被告兩方。 姓。 筆畫數:; 部首:曰; 筆順編號:
- 丕的解釋 丕 ī 大:丕業。丕變。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曹丕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三國時期魏國的開國皇帝(220年-226年在位),史稱魏文帝。以下是關于他的詳細解釋:
一、身份背景
曹丕是曹操與卞夫人的長子,出生于沛國谯縣(今安徽亳州)。他自幼文武兼修,八歲能文,善騎射,博覽群書。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被立為魏王世子,220年曹操逝世後,繼任魏王并受漢獻帝禅讓稱帝,建立曹魏政權。
二、政治成就
- 推行九品中正制
采納陳群建議,确立以家世、才德為核心的選官制度,鞏固士族門閥特權,影響魏晉南北朝數百年政治格局。
- 統一北方與邊疆治理
在位期間平定青州、徐州割據勢力,擊退鮮卑侵擾,恢複漢朝對西域的管轄,并與匈奴、氐、羌等民族修好。
- 強化中央集權
頒布《禁婦人與政诏》,限制外戚幹政,确立君主專制制度。
三、文學貢獻
- 文學創作
擅長詩賦,代表作《燕歌行》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完整七言詩,另有《典論·論文》開創文學批評先河。
- 編纂典籍
主持編修《皇覽》,為中國首部類書,推動文獻整理。
四、曆史評價
曹丕集政治家與文學家于一身,其統治終結了東漢政權,開啟三國鼎立時代。他推行的制度深刻影響後世,文學成就亦為建安文學代表,與曹操、曹植并稱“三曹”。
以上信息綜合自權威曆史資料及文學研究,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三國志》《典論》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曹丕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中國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東漢末年的皇帝曹操的兒子,也是曹魏的建立者。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曹:由“月”和“人”兩個部首組成,共有10個筆畫。
- 丕:由“一”和“丶”兩個部首組成,共有4個筆畫。
來源:
曹丕這個詞的來源是由該人物的名字組成,他的名字即“曹丕”,稱為曹操的第二個兒子。
繁體:
曹丕的繁體寫法為「曹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曹丕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
例句:
- 曹丕是曹操的兒子,也是曹魏的皇帝。
- 他以文學才能也出名,被稱為“曹子建”。
組詞:
曹丕在常見的組詞中可以作為名字出現,比如曹丕之學、曹丕詩集等。
近義詞:
曹丕的近義詞包括曹子建、世子曹丕等。
反義詞:
曹丕的反義詞可以是曹操、曹植等,因為他們是曹丕的父親和兄弟。
感謝閱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