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署字的意思、署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署字的解釋

在文書上簽名。因簽名是為了防止作僞,字亦常為行草書,故亦名押字或畫押。 唐 劉禹錫 《送王司馬之陝州》詩:“案牘來時唯署字,風煙入興便成章。”《元史·拜住傳》:“ 拜住 為太常禮儀院使,年方二十,吏就第請署字。” 清 顧炎武 《日知錄·押字》:“《集古録》有 五代 時帝王将相等署字一卷。所謂署字者,皆草書其名,今俗謂之畫押。”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署字”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以下為詳細分析:

一、基本含義

  1. 簽名或籤署
    • 指在文書上簽名,通常使用行草書體以防止僞造,又稱“押字”或“畫押”。例如唐代劉禹錫詩句“案牍來時唯署字”,即描述處理公文時簽名的場景。

二、詳細解釋

  1. 曆史背景與用途

    • 古代官員或文人在籤署文件時,為防僞常采用獨特筆迹,逐漸形成“署字”的規範。如《元史》記載拜住任官時“吏就第請署字”,體現其正式性。
  2. 與“署”相關的其他含義

    • 官職與機構:單獨“署”字可指官署(如“海關總署”)或代理官職(如“署理任用”)。
    • 布置與安排:本義為部署任務,如“部署”一詞即源于此。

三、使用場景

四、注意事項

“署字”核心含義為簽名,兼具曆史與文化的特定用法,而“署”字本身含義更廣泛,涵蓋官職、部署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署字》的意思

《署字》是指在文件或文書上簽名、題詞、題款的意思。一般用于官方文件、詩詞、書畫等藝術作品的末尾。

拆分部首和筆畫

《署字》拆分成兩個部首:“罒”和“言”。其中,“罒”是上面一個象形的小網,表示網住、扣住的意思;“言”是表示說話的意思。《署字》總共有六筆。

來源

《署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這本漢字字典中,意思是“在文件或文書上簽名、題詞”。在古代,文書或畫作完成後,藝術家或官員會在作品的末尾加上自己的名字或題款,以顯示出他們的身份和創作出處。

繁體字

《署字》的繁體字為「署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和現在有所不同。漢字的寫法逐漸演變,筆劃數量和結構也發生變化。關于《署字》在古代的寫法,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例句

1. 這幅字畫的右下角有一隻蟲子,上面有一位國畫大師的《署字》。

2. 在這份文件上,他親自用毛筆寫下了自己的《署字》。

組詞

1. 署名:在文件或文書上寫上自己的名字。

2. 題署:在作品上加上自己的題款。

3. 籤署:在文件上簽名。

近義詞

簽名、題字、題款。

反義詞

匿名、無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