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帶露的花。 南朝 梁 劉孝威 《采蓮曲》:“露花時溼釧,風莖乍拂鈿。”
(2).野地裡的花。 唐 李商隱 《失題》詩:“露花終裛濕,風蝶強嬌饒。”
(3).露水。喻短暫。 明 袁宏道 《過華清宮浴湯泉有述》詩之四:“羯鼓弄《伊》《涼》,露花石火光。”
“露花”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清晨沾有露水的花朵,常出現在詩詞中描繪自然景象。例如南朝梁代劉孝威《采蓮曲》中的“露花時溼釧,風莖乍拂鈿”,通過露水與花的結合,增強畫面清新感。
泛指生長在野外、未經人工栽培的花卉。唐代李商隱《失題》詩“露花終裛濕,風蝶強嬌饒”,以“露花”暗喻野花的自然狀态,與風蝶形成意境對比。
因露水易逝,常被用來象征短暫易逝的事物。明代袁宏道《過華清宮浴湯泉有述》中“羯鼓弄《伊》《涼》,露花石火光”,将“露花”與“石火”并列,強調轉瞬即逝的意象。
現代語境中,“露花”偶爾用于詩歌或品牌命名,如“友情雨露花芬芳”,借其自然意象表達情感;亦有産品以“花露”為名,但需注意與“露花”本義的區分。
“露花”的核心含義圍繞自然物象展開,兼具寫實與象征功能,常見于古典文學。不同語境下需結合具體詩句或背景理解其引申義。
露花是指在花朵上結露的現象,也可以指代由露水滴落在花瓣上形成的水滴。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雨和花,分别代表着水和花朵,表示了露水在花朵上結成水珠的意思。
露花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雨(雨字頭)和花(艹字頭)。
露花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西遊記》。其中有一段描述唐僧師徒穿越火焰山的情節,他們走過山洞時,眼前出現了一望無際的花海,花瓣上結滿了晶瑩剔透的露珠,形成了美麗而獨特的景觀。這個景象形象地描述了花朵上結露的情景,于是人們将這一現象稱為“露花”。
在繁體字中,露花的寫法為「露花」。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露花的寫法為「露花」,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以下是露花的一些例句:
1. 早晨的花朵上結滿了晶瑩的露花,美麗而清新。
2. 露花的水珠在陽光下閃爍着迷人的光芒。
組詞:露水、花瓣、結露
近義詞:露珠、露水
反義詞:幹燥、不結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