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混潡的意思、混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混潡的解釋

即帝江。古代傳說中識歌舞的神鳥。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諾臯記上》:“ 天山 有神,是名混潡。狀如槖而光,其光如火,六足重翼,無面目,是識(一曰嗜音)歌舞,實為帝江。”參見“ 帝江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混潡”是一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名稱,具體含義及文化背景如下:

  1. 基本詞義
    該詞讀作hùn dùn,在文獻中常指代“帝江”——一種傳說中的神鳥。據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諾臯記上》記載,它居于天山,外形如口袋(“狀如槖”),通體發光如火焰,生有六足、雙重翅膀,但無面目,擅長辨識或喜好歌舞。

  2. 形象特征與文化關聯

    • 無面目的象征:其“無面目”的形象可能與古代對“混沌”的哲學概念相關,暗喻萬物未分化前的原始狀态。
    • 帝江的淵源:“帝江”最早見于《山海經》,被描述為中央之帝,與混潡形象融合後成為兼具神性與藝術性的異獸。
  3. 與“混沌”的區别
    需注意,“混潡”與哲學概念“混沌”(hùn dùn)同音但不同義。前者是具象化的神獸,後者多指宇宙初始的模糊狀态,兩者在古籍中常被區分使用。

擴展閱讀:若需了解更詳細的古籍原文或相關神話體系,可參考《酉陽雜俎》及《山海經》中的“帝江”篇章。

網絡擴展解釋二

混潡的意思

《混潡》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水流彙聚。此詞多用于污水或河流的彙集處,形容水流交彙混雜的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混潡》的拆分部首為“水”和“木”,分别代表着“水”的自然特性和“木”的物質特征。此外,此字共有12畫。

來源和繁體

《混潡》是一個現代漢字,其形狀源于簡化字體。在繁體字中,該字寫作「混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混潡》可以采用「濬」或「淅」作為代替字。這些字都有着相似的意思,描述了彙集和混合的過程。

例句

1. 河流中的兩條支流在這裡混潡,形成了一個小湖泊。

2. 污水從不同的排放口混潡而來,讓整個河道都變得渾濁不清。

組詞

混合、潡江、潡水等

近義詞

混合、交彙、彙聚

反義詞

分散、分開、離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